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调解过程一览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调查(总第7卷·村庄类第6卷·华南区域第6卷)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
关键词:
鹿村江氏宗族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宗族聚落必须通过一定的治理规则和治理方式加以有效治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江氏聚落的治理样态有着不同的特点并最终制约和影响着宗族聚落的发展。本章将从治理主体、治理规则、治理方式、治理变迁等不同维度,考察江氏宗族聚落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治理形态概况

政权建设概况

关于鹿村的建制情况,笔者在第一章中做过较为详细的阐述。在此,笔者将主要从政权对于族人生活的影响程度的角度加以考察。鹿村的政权建设,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的时期。

一是清治时期。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廷实行“县—保—里—庄”制度,鹿村的行政区划隶属于台湾府安平县南溪仙溪西里鹿陶洋庄。当时,楠西地处玉井盆地边缘,东部就是中央山脉,属于山区地形。楠西距离嘉南平原腹地较远,加上道路不通,所以政府对当地的管辖流于表面。据耆老所言,当时聚落附近还有土匪出没,不时侵扰各个街庄,而街庄在此时也难以依靠政府的力量,只能建立起自己的团练组织(如鹿村的宋江阵),以抵抗土匪的侵扰(见第四章)。在很大程度上,整个清治时期,政府在楠西虽然已经有了政权建设,但是对于当地人的实际影响较为微弱,大体仍延续着“皇权不下县”的传统治理形态。江氏聚落仍是一个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小聚落。

二是日据时期。1895年之后,楠西的政权建设变动很大。其中,在日本殖民统治的“台南县”时期(1898~1908年),当地实行“办务署—里—庄”制度,鹿村隶属于番薯寮办务署楠梓仙溪西里鹿陶洋庄。尽管改由日本殖民统治,但是当时楠梓仙溪西里和鹿陶洋庄的设置都延续了清治时期的建制安排。日据时期是台湾地方行政变化较多的时期。在此之后的“台南厅”时期(1909~1919年),台湾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