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按地形分区农产品的产量与收益情况(按山区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定价)
所属图书:藏粮于地:山丘区耕地抛荒治理策略研究
出版日期:2023年10月
关键词:
山丘区农户耕地抛荒的机理

耕地抛荒的经济学解释:“中国式悖论”与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

中国耕地资源的利用存在一个悖论,即十分紧张的人地关系与大面积的耕地抛荒现象并存(李俊高、李萍,2016)。Zhang(2011)指出中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却要养活近20%的世界人口。同时,中国耕地抛荒现象愈演愈烈,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予以干预。本研究将运用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解释耕地资源利用的“中国式悖论”。

3.1.1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前提条件及其适用性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形成于百年之前,反映了当时典型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当时典型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与当下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特征有天然的差别,因此,本研究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前提条件及其适用性予以说明。

首先,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指出土地是有限的。李俊高、李萍(2016)认为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中所描述的“土地是有限的”在当下的中国仍然适用,只是适用的范畴不同,原因在于:马克思所描述的是当时农产品在人们的消费需求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至于生产农产品所依赖的土地的地位也十分突出,目前虽然人们不再像当时那样依赖由土地所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粮食),但同样依赖由土地所提供的其他产品,如依赖土地而种植的水果和蔬菜、“以种定养”模式下的畜牧产品、以农业文化为核心的生态产品等。因此,在现实中,土地的适用范围相对于马克思所处时代更加宽泛,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中的“土地是有限的”这一论断在当下的中国农村耕地利用研究中仍然具有生命力。

其次,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假定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形式,一切形式的地租都以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