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2006~2020年全国低保、五保供养制度覆盖人数
所属图书:中国社会救助制度
出版日期:2022年6月
关键词:
中国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动力和多挑战的发展阶段,我国新型社会救助的改革和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需要对我国当前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从而进一步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

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快速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综合性的社会救助体系制度框架,已经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制度为核心,包含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生产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在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在保障城乡贫困群体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最后一张“安全网”和最后一堵“防波堤”的重要作用,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救助已经实现了整体转型,救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对社会救助的投入力度、惠及民生的广度也是前所未有。

7.1.1 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权益初步确立

社会救助权是社会成员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社会救助权的享有不应与社会成员的教育水平、民族、性别挂钩,而应仅与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挂钩。社会救助权的保护与实现,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社会以及政府都有着重要意义。保证社会救助权,可以更好地保障贫困者的基本生活,可以促进贫困者的社会融入,对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也具有一定作用。占美柏:《论社会救助权》,《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8期。然而,我国传统的社会救助制度,未能够切实保护社会成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