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数据库构建流程
所属图书: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
关键词:
2014年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友谊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一项基于上海市公立学校的实证研究

引言

(一)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形成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而进入新世纪,农民工迁移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由一人迁移转换成为举家迁移,这也使得流动儿童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然而,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限制,流动儿童通常难以在居住地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其教育权利受到不公正的对待。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在2001年出台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政策,简称“两为主”政策。2006年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对“两为主”政策进行了细化和落实。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进入当地城市公办学校接受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流动儿童“入学难”问题。然而,伴随着大量的流动儿童进入当地城市公办学校接受教育,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同伴关系的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新的关注点。2018年8月,苏州某小学“隔离墙”事件,使得这一话题再次引发社会热议。《八百余名“菜小”生被安置,苏州百年名校拟校内设“隔离门”》,https://www.thepaper. cn/newsDetail_forward_2376586,最后检索时间:2020年4月22日。流动儿童在流入地同伴关系如何?哪些因素影响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交往互动?成为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主要指同龄人间或者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