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调查对象婚姻状况
所属图书: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实证研究
出版日期:2021年11月
关键词: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关系

人类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还是人类自身的生产,都是为了改善、优化人的生存环境,创建、变革和改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正如马克思认为,“把人的世界和人的一切关系还给人自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第443页。,实现人对社会关系自觉地控制,也是马克思追求人类发展和自身解放的最终目标。当然,达到最终目标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了在新的环境中更好地发展,他们努力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本章通过对西宁市城东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交往、政治生活、婚姻状况三方面的分析,阐释城市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关系状况。

第一节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交往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的行为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本节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交往,特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西宁市与亲戚、与流出地流入地的邻里以及与工友之间的社会交往。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西宁的社会交往状况

笔者主要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三个方面来了解西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交往状况。

(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血缘交往状况

亲属关系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第69页。,包括宗亲与姻亲。

调查结果显示,262位被调查者中,75.0%的调查对象(196人)在西宁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中,29.1%的人(57人)表示他们之间交往“频繁”,56.1%的人(110人)表示“正常”,10.7%的人(21人)表示“偶尔交往”,另外4.1%的人(8人)表示“不交往”。总体而言,在西宁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血缘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