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西藏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情况
所属图书:破解全域深度贫困
出版日期:2020年11月
关键词:
内源型发展:西藏旅游扶贫的逻辑、实践与经验

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念在旅游领域的运用与延伸,是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贫困地区特别是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西藏旅游扶贫紧紧依托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以及绿水青山、雪山草地、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旅行社带村”“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不同类型的旅游扶贫模式,在促进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西藏的旅游扶贫还面临着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与旅游扶贫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等问题。未来,西藏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还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实现在保护基础上的传承与利用;二是立足长远,融合发展,提升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效能;三是加强旅游扶贫的人才建设,为旅游扶贫的开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西藏旅游扶贫的逻辑建构:基于自身比较优势的“内源型发展”模式

20世纪90年代末,Bennett和Ashley等人提出了“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Pro-poor Tourism)的概念,其核心是“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增加贫困人口的净收益,为穷人提供获益的机会以及在利益分配上向穷人倾斜”。2002年,世界旅游组织与联合国国际贸易和发展委员会开始组织实施ST-EP计划,即可持续旅游消除贫困计划(Sustainable Tourism-Eliminating Poverty)。2003年,世界旅游组织全体大会上审议通过ST-EP计划,标志着旅游的富民功能正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旅游扶贫的概念界定尚未统一,综合学界普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