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作干村自然地理概况
所属图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作干村卷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关键词:
作干村概况

作干村隶属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乡,位于青海省东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青海东部黄河流域和湟水河流域农业区(常被称为河湟地区)的西北部;从海拔和地势来说,属于海拔较高的高山(或“脑山”)地区。由于地理、气候和区位等因素,作干村长期饱受贫困问题的困扰,是一个处于贫困县、贫困乡的贫困村。

第一节 作干村所在地区的基本情况

作干村隶属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乡,处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河湟地区的西北部。

河湟地区的历史变迁

河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青海东部黄河流域和湟水河流域的农业区;作干村就位于河湟地区西北部的互助县。自西汉以来,河湟地区一直是青海的经济、政治中心所在,青海的农耕区大部分分布于此,大多数人口也聚居于此。

根据河湟地区地势的变化与海拔高度的不同,由低谷至山顶划分为河谷(又称“川水”)地区、浅山地区以及高山(又称“脑山”)地区。川水地区亦被称为“河湟谷地”,海拔为1700~2650米,地势平缓,气候较暖,水资源较为丰富,土壤亦较为深厚,是青海农业条件最好的农耕地区,孕育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河湟文化。浅山地区为海拔2600~2800米的山区,植被稀少,土质干燥,降水较少。浅山地区以上则为脑山地区,地势多狭窄陡峭,土地贫瘠,但海拔抬升造成气温下降,通常降雨量较大,植被以低矮草木为主,适宜畜牧业生产。李健胜:《汉族移民与河湟地区的人文生态变迁》,《西北人口》2010年第4期。作干村就位于海拔较高的脑山地区。

河湟地区史前文化的发端是距今5200~3600年的龙山时代,也就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5000多年来,河湟地区经历了漫长的经济与社会形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