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共同体与社会的二元性
所属图书:社会政策与地方治理:欧洲和中国的经验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关键词:
现代城市社区的双重二元性及其发展的中国路径

问题的提出

多年来,我国在社区理论研究和社区建设实践上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同时仍然存在很多对“社区”的片面认知和主观想象,值得我们反思。

首先是理论层面的讨论。笔者概括为以下几种不同假设或预设。一是“功能替代原因假设”,认为单位制解体后“社区”能够取代单位制而发挥基层社会整合的作用,“单位人”在成为“社会人”之后会进一步自动地转变为“社区人”。这类观点把社区可能发挥的特定功能视为其生成和发展的原因,从而忽视了现实社区发展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和存在的种种障碍。二是“城市现代化和社区消亡论假设”,认为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现代城市社区已经逐渐失去传统的“共同体”特征而成为“互不相关的邻里”,似乎市场越发达、社会服务越完善,人们对地方性空间的依赖性就越弱,相应地就更应该去关注“脱域的共同体”而非邻里社区。这类观点过于强调“现代性”因素对“传统”的销蚀作用,而忽视了邻里生活即使在现代化条件下仍然是人们最为自然的一种联系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不仅涉及直接物质利益的满足,而且与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满足和基本的人性密切关联。三是“公民社会导向假设”,认为城市社区能够充分发育成不需要国家干预的、完全自治的“共同体”,而且在社区自治的基础上能够进而有助于独立的公民社会的出现。这类观点大多沿用“国家—社会”二分法把两者看作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既忽视了两者彼此渗透、互相影响和塑造的关系,也忽视了“国家”和“社会”两者内部都发生了分化而且其边界在基层社区中都变得模糊不清的现状。

其次是实证层面的一些讨论。这些讨论在笔者看来或多或少都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属于某种“社区简化论”,其直接原因在于以某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