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芦山村中青年劳动力主要生计方式
所属图书:中国研究 (第24期)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
关键词:
中国人关系网络中的结构平衡模式机制研究——以江苏省芦山村丧礼随礼行为为例

导言

丧礼是关于死亡这一生理限制的一种仪式,虽然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但几乎在所有文化中,丧礼都是一种被关注的公共事件,所以,势必成为人类学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早期的人类学研究将丧礼作为一种习俗,专注于对各种丧葬仪式的收集;现代人类学关注的则是丧礼的社会功能,包括维系宗教、宗族、世系群等。

进入中国语境,中国农村的丧礼被当作一种与宗族结构相关的仪式。仪式研究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人类学家关注丧礼中的仪式,但并未对仪式的定义和含义形成定论。一般来说,这些研究均假设仪式是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转化。另外,不论是满铁《中国农村惯行调查》对华北农村社会的调查,还是莫里斯·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对华南农村社会的调查,都将中国农村社会的宗族因素纳入考虑范围(麻国庆,2001:184)。麻国庆教授(2001:195~201)认为日本人在侵华战争中的一些田野调查缺乏一种理论上的升华,只关注现象的描述,而黄宗智和杜赞奇(Prasenjit Duara)等人的研究,没有充分考虑小传统文化对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民间社会对整体社会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以后,留学海外的中国学者回国后开始主张社会学的中国化,到了三四十年代,以“家”为核心的对中国社会结构的研究进入全盛时期。

关于丧礼中的随礼行为,人类学主要以礼物研究为主,礼物研究可以追溯到莫斯的《礼物交换》。将中国农村丧礼中的随礼行为作为一种“礼物交换”进行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阎云翔(2017)的《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他从每个家庭的“礼单”出发,洞察了“人情”与“面子”之下处于关系网络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