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到户项目贫困群体覆盖情况
所属图书:新时代的贫困治理:理论、实践与反思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
关键词:
村庄视角的扶贫项目目标偏离与扶贫工作内卷化分析

研究缘起

中国的扶贫工作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不可否认,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减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无法脱离贫困。以2010年的1274元贫困线标准进行统计,至当年年底,中国还有2688万贫困人口,扶贫资金的入户率不足70%。为什么扶贫资金和项目不能充分地落实到位呢?扶贫对象能够从扶贫资金与项目中获益多少呢?为什么出现干部和精英截留扶贫资金与资源的问题?

财政扶贫资金的效果实现涉及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管理、分配、拨付和使用等各个方面,财政扶贫资金只有在这几个方面都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和公正,才能有效地提高其扶贫效率。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环节上,而对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机制,分配、拨付和使用环节则关注较少,而这些环节的运行情况直接关系到扶贫资金使用的效果和效率,这些环节的缺陷与不足也极容易造成财政扶贫目标的偏离。已有的针对财政扶贫效果不佳的研究都将焦点放在了扶贫资金的管理环节,普遍认为项目和资金管理问题是我国政府扶贫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这一环节也是影响我国财政扶贫效果的重要因素。当我们过多地关注制度的时候,我们缺失了对能动性的考察,也就是说,乡村社会内的个体对扶贫制度或结构具有能动性,能动性的存在使得原有的扶贫结构或制度在实践中经受着考验和变革。扶贫项目区域内外的互动,发展参与的悖论,精英角色的转变,权力和信息的不对称分配等,导致了财政扶贫项目目标的偏离。但是这些文章的讨论仍集中在宏观或中观的层面,对从村庄的角度分析项目偏离的原因及其结果则较少触及,而这样的讨论在21世纪以来推行村级扶贫规划的情况下更加必要。

从村庄的角度来看扶贫工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