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安徽省工业化速度的变化
所属图书: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10)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
关键词:
安徽省

安徽省位于华东腹地,是中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土地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2010年末全省人口6827万。“十一五”期间,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徽省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实现了从初期后半阶段向中期后半阶段的跨越,工业化综合指数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和中部六省的平均水平。

“十一五”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十一五”时期,安徽省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全省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5350.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2263.4亿元,年均增速达13.4%;财政收入由656.5亿元增加到2063.8亿元,增长2.1倍;人均生产总值由1054美元提高到近3000美元,与全国相对差距缩小。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工业经济增长迅速,工业化水平大幅提高。“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3%,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5364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5%。工业结构调整加快,优势和新兴产业地位提升。装备制造业、汽车、优质金属材料等千亿元产业进一步做强;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地位提升,产值已达规模以上工业的15%左右;汽车成为国家自主品牌的重要力量,家电产能保持全国领先,先进制造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全省工业五年累计投资15322亿元,年均增长40.9%。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完成7614亿元,年均增长34.6%以上。企业创新能力增强,2010年企业研发费用和研发成果占全社会总数的比重均超过70%,省级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453家和23家,分别比“十五”末增加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