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2011年中国经济特区金融市场主要发展状况统计表
所属图书: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2012)
出版日期:2013年4月
关键词:
中国经济特区金融产业发展报告

本报告所指的中国经济特区是指“5+2”经济特区,包括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与天津滨海两个新区。综观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单就每个经济特区金融产业发展问题展开深入研究的报告并不鲜见,但从“5+2”整体的角度探讨中国经济特区金融产业发展现状、经验、问题、优势以及发展路径的系统研究成果,则近乎于零。有鉴于此,本报告试图通过透视中国“5+2”经济特区金融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问题,探索中国经济特区金融业发展的方略。

经济特区金融产业发展的历史回眸

由于“5+2”经济特区成立的时间不同,金融产业发展的基础不一,因此,其金融产业发展走过了并非完全一致的发展道路。纵观中国“5+2”经济特区金融业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不平衡性

中国经济特区金融业发展的不平衡性现象几乎随处可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

1.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呈现出不平衡性(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2011年,“5+2”经济特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相差较大。如几乎同期成立的5个特区,金融业发展虽然起步相同,但发育程度则差异甚大,有些经济特区金融业发展较快,如深圳,金融业增加值高达1563.6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金融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高达13.6%和25.4%。而有些经济特区金融业发展则相对迟缓,如汕头和珠海,金融业增加值分别仅为26.6亿元和58.1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仅为1.9%和4.2%,金融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仅为4.9%和10.1%。即便是海南省,金融业增加值也只有区区12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金融业占第三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