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村镇体系等级规模
所属图书:城镇生态重构:以渭河流域为例
出版日期:2019年2月
关键词:
黄土高原沟壑区村镇现状

第一节 黄土高原沟壑区村镇情况

黄土高原沟壑区

渭河北岸支流发源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北部和西部,处北纬34°~41°,东经103°~113°。东起太行山,西至贺兰山、日月山与乌鞘岭和西藏高原,南至秦岭,北及大青山的广大区域,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河南7个省份,总面积53万平方公里。

黄土高原包括黄土高原沟壑区和黄土高原丘陵区两种典型地貌类型,黄土高原沟壑区主要分布在甘肃陇东地区和陕西省延安地区南部、咸阳地区北部,分属于泾河流域和洛河流域。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包括6个地市、21个县,2003年统计有建制镇97个,人口为350万人。黄土高原沟壑区主要包括黄土塬、黄土台塬和破碎塬三种地貌类型。

黄土塬:由平坦的古地面经黄土覆盖形成,它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谷分割后留下来的高原面,是侵蚀轻微而平坦的黄土平台,是高原面保留较完整的部分。塬面平均坡度多在5°以内,边缘坡度较大,以破碎塬为主,最典型的是陇东的董志塬和陕北的洛川塬(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2006)。

黄土台塬:为复合类型,主要分布于渭河谷地两岸。

破碎塬:由平坦黄土塬被水流侵蚀破坏形成,塬面坡度一般为3°~5°,塬面宽200~300米,长达数千米到2万多米。

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貌结构由沟间地与河沟谷地两类黄土地貌形态构成。沟间地包括黄土塬、黄土梁,是由河沟谷地所围合的、由黄土所覆盖的高平地。河沟谷地泛指除沟间地以外的负地形,根据发育和开析状况可概括为浅沟、切沟、冲沟、干沟、河沟和河流。河沟谷地沟深从2米到80米不等,沟宽几米至几百米,沟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