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黄龙湖戴姓辈分诗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5卷·村庄类第14卷·华南区域第8卷)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
关键词:
黄龙湖村戴氏宗族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传统时期,戴氏宗族以尝田、尝产等共有产权为基础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在信仰形态上表现为以祖先崇拜为中心;社会构成上表现为重视男丁,男尊女卑;社会分化上以富济穷,保持宗族的整体性;社会交往上对内保护族人利益,对外与其他姓氏争夺资源;社会保障上建立各种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救济族人,保证族人的生产生活安全。

第一节 社会形态概况

在黄龙湖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上,戴姓族人相互协作,自定居开基祖堂老屋下以后人口不断增加,至十世时已经发展成为千人的宗族社会,形成了特定的社会关系。在人地矛盾严重的情况下,戴姓人口开始外迁,这对戴姓传统宗族社会的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围屋形成的宗族社会

戴氏定居黄龙湖村之前,该地居住有若干户其他姓氏。戴荣钟定居之后,繁衍后代,逐渐形成自然村,“传至十代,男丁千口,聚族而居”。自1360年开基之后,传至十代,约明末1630年左右,黄龙湖已经是千人的自然村落了。

据戴远广老人讲,戴氏定居之后,由于钟、郑两姓人丁不旺,加上明中期受战乱影响,黄龙湖遭受重创,人口骤减。钟姓迁往黄龙湖南边的九岭村,郑姓迁往西边靠近石窟河的马会岗。清康乾盛世时,居住在容易遭受水患的黄龙湖北边的芳园背、马会岗等地的刘氏先人开始从鱼子湖和三圳以北搬迁至该地。大约1640年以后,芳心村其他片才逐渐开始有人居住,新迁徙过来的姓氏有徐、刘、谢、郑、吴等。各自然村的形成过程与戴氏基本相同,都是某世开基祖选定某片扎根,逐渐繁衍成为宗族。只是其他各姓人口不及戴氏人口多。寺前村民小组的理事长刘新芳谈道:

我们小时候的学校在花诰山山下的湖洋片,当时上学要路过黄上一自然村。当时他们的户数很少,大约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