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南芒县历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962~1980)
所属图书:远去的森林:一个西南县域生态变迁的社会学阐释
出版日期:2018年8月
关键词:
农耕知识外来化:农业生产变革的生态后果

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刀耕火种的基础上,不能建立在文盲的基础上。

——原云南省委书记闰红彦

正如怀特(White,1967)指出的,生态危机本质上是文化危机,是特定的知识体系作用的结果。“知识是人类认知的成果和结晶……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是对现实的反映”(辞海编辑委员会,1999)。在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不同地域的人群积累了与自然相关的丰富的知识储备。就自然知识而言,有以下三点需要强调。第一,自然知识反映了特定群体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特定地域的群体有共享的自然知识,传统知识中大都包含了敬天、畏天的情愫,而现代知识则更多体现科学、理性的精神。第二,自然知识可以指导人对自然的利用方式。在不同的知识体系中,对水、森林、草原、土地等资源的功能认知是不同的,认知差异决定了人对自然利用方式的差异。第三,自然认知具有变异性。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人类征服自然的欲望日渐增强。受到权力、资本、科学等现代性因素的影响,地方传统的自然知识日益被新知识所取代。

山地民族传统的刀耕火种农业富含地方性生态知识,与当地生态具有较好的匹配性。这种知识体系体现了当地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但是,刀耕火种农业在1949年以后经历了一个“问题化”的过程。从生态角度看,它被认为是毁林、破坏生态的农业方式;从产出上看,它被认为是低效落后的农业。刀耕火种农业逐渐被政府禁止,政府致力于推行汉区精耕细作的农耕知识体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包产到户”后,现代科学知识逐渐成为政府推广的主要农业知识体系。当地出现了农业知识体系外来化的趋势,汉区农耕知识、科学知识先后试图替代传统农业知识。下面笔者将梳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