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基本社会服务的需求状况
所属图书:中国扶贫政策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
关键词:
部门发展与中国未来的扶贫:挑战与对策

(一)中国目前的贫困群体及突出问题

1.中国目前的贫困群体 农村和城市

(1)农村贫困群体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农村贫困问题。中国1978~2002年的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下降。1978~2003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极端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29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农村贫困发生率)由30.7%降到3.1%,年均下降7.9%(见图5-1)。

图5-1 全国农村历年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

(2)城市贫困群体

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以前,中国城市劳动者多数在国有企业或部门就业,享有城镇户口所含有的多种政策和体制优惠,包含完全的就业和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福利保障,所以贫困发生率很低,所以当时的贫困人口只是那些三无人员。据统计,1980年中国城镇的贫困发生率只有1.9%;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使贫困发生率到1990年进一步降到0.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社会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显现。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城镇居民长期以来享受的这些优惠日渐丧失,一大批城镇职工因企业的关、停、并转而失业、下岗,城镇的贫困发生率有了较大的上升,而且城镇贫困人口的构成状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调查资料和综合分析,目前中国城镇贫困人口主要由以下几类构成:(1)传统意义上的城镇贫困人口,即依靠民政部门救济的“三无对象”和社会优抚对象;(2)城镇贫困职工,即因企业亏损和结构性调整而下岗的职工,破产企业的失业职工,停产和半停产企业的在职职工及退休职工;(3)城市外来人口中无固定职业和固定收入者,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