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4.9万余篇学术报告,超过8.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生态移民又称作环境移民,主要是指因迁出地人口规模远远超过区域生态环境的容量及承载能力,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人类无法生存而搬离原居地,前往其他条件较好地区的人口迁移。宁夏南部地区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为了解决该地区的贫困问题及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自1983年开始,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先后组织实施了吊庄移民、“1236”扬黄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三大工程。这三大移民工程是将贫困地搬迁后地区的扶贫工作和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恢复工作相结合的系统工程,从广义上来说,它们都属于生态移民的性质和范畴。经过30多年的扶贫开发建设,宁夏南部地区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移民生活水平也大幅提升。实施重点区域生态移民,既是多年扶贫实践探索出的成功道路,也是解决宁夏南部地区贫困问题的现实需要。但生态移民是在较大地理空间内实施的迁移行为,移民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导致他们在迁入地社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适应。移民的社会适应状况与移民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只有对移民安置区的新环境有较好的社会适应,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才能得到较好的满足。为了缓解搬迁给移民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适和冲击,使生态移民安心定居,并尽快融入迁入地社会,本章在大范围抽样调查本章数据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北方民族大学社会学与民族学研究所共同主持、联合实施的“宁夏生态移民社会适应与后续产业发展调查”项目。该项目调查范围覆盖宁夏3市5县/区的10个移民村,回收调查问卷804份。被调查人口的人口学特征如下:在性别上,男性占65.30%,女性占34.70%;在民族上,汉族占41.92%,回族占5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