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J村离婚情况
所属图书:田野足迹:近十年来的乡村中国(2007~2016)
出版日期:2018年5月
关键词:
从核心家庭本位迈向个体本位——关于农村夫妻关系与家庭结构变动的研究

对农村夫妻关系的变动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变迁的理解。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打工大潮的兴起,婚姻市场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原有的小区域婚姻圈被全国婚姻圈所取代,而妇女在这种婚姻市场中占据了优势地位,这种变动反映在家庭结构的变动上就是大量离婚现象的出现。伴随越来越多离婚现象的发生且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和理解,人们的家庭与伦理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核心家庭本位的观念开始为个体本位的观念所取代,而这种观念与伦理的变化又反过来再生产出家庭结构的变动,从而进一步加速了农村的离婚和夫妻关系的解体。

问题的提出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费孝通先生就发现家庭结构变动的核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费孝通,1986)。随后,20世纪80年代末期,有学者指出,20世纪初以来,中国家庭结构就一直处于变动之中,家庭结构类型则由以直系家庭、联合家庭为主体的封建大家庭向以核心家庭为主体的当代家庭过渡(邵秦、胡明霞,1988)。近十年来,关于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变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跃生、阎云翔和贺雪峰三位学者的研究。王跃生认为社会变革对当代中国家庭婚姻变动具有重要影响(王跃生,2002)。王跃生还认为现在农村家庭结构简化的趋势稳步增长,家庭结构向核心家庭方向发展的趋势明显(王跃生,2006)。阎云翔认为家庭权力重心移到了下一代,父母权力衰落,夫妻关系的重要性增长并在家庭中占据了中心地位(阎云翔,2006)。贺雪峰认为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代际关系失衡,并预测这种失衡的代际关系只是一种过渡现象,最终会被一种更加理性化的但更少亲情与友好的相对平衡的代际关系所替代(贺雪峰,2008)。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