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黄村新社区建设开发主体分布
所属图书:土地的社会生命:农地制度变迁的文化动力
出版日期:2018年5月
关键词:
土地开发过程中的土地集体特征及基层政治文化的公共性特征

在推动乡村社会发展的意愿上,国家、村庄领袖以及农民可以达成共识,国家推动“现代化”的目标与农民希望“过好日子”的期待具有某种共性。在“生产主义”逻辑中,这种发展方式被限定在土地利益的实现上,这种褊狭的发展方式将对土地的生命形态产生影响,进而对乡土社会的形态产生影响。本章通过黄村的土地开发来展现此种影响。

土地贯穿着黄村人关于国家与自我的观念。在有关土地的调查中,我们很难回避这样一个问题,即农民有关地权的主观认知。黄村在土地上做了很多文章,且这些做法的主旨是将农民土地移作他用,这显然是有损农民利益的,但很多黄村村民这样对笔者说:“土地是国家的,你个人又能怎么样?”一些学者认为无论是国家还是集体都是“模糊产权”,容易造成不清晰的权属界定,进而会成为侵害农民利益的根源,解决的办法就是清晰地划分权利主体,将土地划归农民所有。但从主观认知来看,仍有很多农民坚持土地的“国家”属性,有研究者将之称为地权的“文化建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正是这种“大传统”塑造“小传统”机制的生动表达。有关地权的问题本书将在下一章深入讨论,农民对附着在土地之上的国家的认识与观念,是理解国家与农民关系乃至国家治理文化的关键,回归到土地自身的问题上,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对土地的政治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些二元论式的分析框架,成为我们理解土地政治性潜在的前提,如“大传统-小传统”所暗含的一种源于国家正统与民间小传统的交锋,“国家-社会”的二元区分暗含了一种假设,即村庄作为社会的单元,是处于国家对立面的社会实体。在这种二元框架下,农民的抗争行为是最能体现国家-社会二元对立的现象,前文辛文俊与挖掘机的对抗在村干部那里被阐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