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历年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标准
所属图书:中国和俄罗斯的中等收入群体:影响和趋势
出版日期:2018年4月
关键词:
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变化趋势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最早提到“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并在这一文件中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发展目标。这之后,党和政府文件中一再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并纳入了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

在中国党和政府的文件提出“中等收入群体”概念之前,绝大多数中国学者是基于职业分类来定义中国的中产阶层。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一般是追随西方社会学家提出的中产阶层概念界定,比如莱特·米尔斯的白领中产概念(米尔斯,2006)、埃里克·欧林·赖特的新马克思主义中产阶层概念(Wright,1979)和约翰·戈德索普的新韦伯阶级理论定义的中产阶层概念(Goldthorpe,1987)。自中国提出“中等收入群体”概念并把它与社会发展目标联系起来以后,以收入指标定义中国中产阶层成为中国学者的一种重要研究视角。中国政府提出“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主要有两方面的目的:其一,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让更多的人(中等收入者)过上经济富裕生活(即小康生活);其二,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使更多的人处于中间收入水平(中等收入者),从而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过去20多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和比例的变化,反映了在上述两个方面政府努力的成就,同时体现了中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的状况。

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定义方法

虽然中国政府把“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学者对于如何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也进行了一些政策讨论,但对于中等收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