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新疆乡土志所记回族人口
所属图书:西北民族论丛.第十六辑
出版日期:2018年3月
关键词:
清代新疆回族及其经济生活

西北的回族,其源于公元13世纪蒙古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对中亚、欧洲等地的三次“西征”后,迁徙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军士、工匠、商人和民众,他们以军屯、经商或从事农耕、手工业等方式,留居于西北地区,并与西北地区原有的汉、回鹘等族逐渐融合。元朝建立后,统称包括上述西北地区在内信仰伊斯兰教的民人为“回回”。到明代初,回回正式形成近现代的回族,且日益生息繁衍,成为今西北甘肃、宁夏、青海、陕西等地人口众多的民族之一。

到乾隆二十九年(1764)清朝统一新疆后,建立军府制,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恢复和发展新疆地区的经济。于是西北的回族才有可能向新疆地区较大规模的迁徙与定居。在清代的文献中,一般称迁入新疆的回族为“汉回”或“甘回”、“陕回”等,以与新疆的“缠回”、“回部”(维吾尔族)相区别。而当时俄国人则称之为“东干”人。

为了供给庞大的驻军粮食和给养,清朝统一新疆后,即采取“屯垦养边”的方针,对北疆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实行传统的“兵屯”之外的各种形式的屯田,如民屯、旗屯、回屯、犯屯等,以及移民出关从事屯垦的政策。在北疆的伊犁、乌鲁木齐等地进行“军屯”的绿营兵及“民屯”的垦民中,有一批称之为“汉回”的今甘肃、青海、陕西等地的回族。国内学者引用《清实录》等清代档案文献,记录了乾隆年间清朝从今甘肃等地徙民实边,分别迁至阜康、乌鲁木齐、木垒、玛纳斯等地从事农耕的史实。日本学者佐口透也说,“在天山北路的伊犁、乌鲁木齐一带,在兵屯、户屯两种屯田建制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回族人。这是确切的”。他引用俄国人拉德洛夫(W.Radiloff)的记述:“在伊犁地区,有5000名汉人、东干人从事农业……。”又引用光绪八年(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