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蒙古游牧记》稿本中何秋涛凡例式校记
所属图书:西北民族论丛.第十六辑
出版日期:2018年3月
关键词:
良朋相与志春秋——《蒙古游牧记》成书考

引言 “续成”——嘉道西北舆地著述的常态

中国西北边疆的舆地研究,以祁韵士(1751-1815,字鹤皋)、徐松(1781-1848,字星伯)为创始,而蔚为风潮于嘉道之际,已然成为清代学术史与地理学史研究的共识。这一在乾嘉朴学的积淀基础上通过经世致用的转型而形成的学科,经过晚清、民国学者的接力,始终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显学。

从事嘉道西北史地学学术史研究的工作者,一定会注意到那些成就了这一学科薪火相传的大多数著述,都系作者毕生未竟的事业。中国学术讲求“名山事业”的精神追求与清代学术的朴学风气,使得从事西北史地研究者往往就一部书稿而生死以之,频频修纂,多历年所,不知老之将至;此外,生存的困顿、突然的疾病,都造成生前的著述未及付梓而赍志以殁。未亡的同志、弟子等编纂遗稿、续补未竟、刊刻印行,这种身后的“续成”,是嘉道西北舆地著述的成书常态(见图1)

图1 祁韵士、徐松著作续成付梓的署名书影

嘉道西北史地学的开创者祁韵士于嘉庆九年(1804)充宝泉局监督,因户部亏铜案而受牵连,于次年遣戍伊犁。之前在任国史馆编修期间,他曾历经八年,编成《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一二○卷,为其流放后从事西北历史地理学奠定了基础。祁韵士遣戍西域赐环后远离京师学坛,他在嘉道史地学上的影响,主要通过其著作表现出来。这些著作,均在身后由于其子祁寯藻(1793-1866,字叔颖)的后援,而由张穆(1805-1849,初名瀛暹,字石州、石舟、诵风,号斋)等人代为编辑完成。如祁韵士纂《西陲要略》、《西域释地》,道光十六年(1836)刊刻,由张穆“厘定体例”,书末署作“张瀛暹覆审”;《皇朝藩部要略》十八卷、《皇朝藩部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