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文献中的时间利用指标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10
出版日期:2017年9月
关键词:
用多少时间为自己而活?——作为福祉的农民个人生活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在传统经济理论中,经济增长被视为福利改进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志。福祉研究超越上述强假设,提出用多维度、多指标来表征福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除了用消费代替收入外,表征福祉的还有健康、社会联系、时间利用、主观福祉等多个领域的指标(Stiglitz et al.,2009)。其中,时间利用以时间在不同活动之间的分配和使用状况来表征居民在时间这项重要资源的利用方面的福祉状况(Gershuny,2011)。多维福祉概念框架需要说明各维度福祉与总福祉的关系,这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用什么代表总福祉,以及各维度福祉与总福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另一方面,各维度福祉自身的变化规律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对于第一方面问题,通常用福祉指标体系、复合性福祉指数或主观福祉指标(指数)来表征总福祉,其中,实证分析中使用最多的是各种主观福祉指标。笔者之一在之前的研究成果中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分析时间利用对主观福祉的影响(檀学文,2013)。在同一研究框架下,本文侧重于回答第二方面问题,即作为客观福祉的时间利用受哪些因素影响。为此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从理论和经验层面论述时间利用与福祉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二,选择作为分析对象的时间利用指标;第三,使用适当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除引言外,本文余下部分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二部分是对时间利用与居民福祉关系的理论阐述,提供一个考察时间利用决定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三部分通过对现有福祉指数的比较,选择作为分析对象的时间利用指标。第四部分分析时间利用的决定因素,包括实证分析模型的构建、数据和变量的介绍和描述、模型估计结果的说明和解释。第五部分是总结与评论,结合研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