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1994~2007年的中国贸易顺差
所属图书:中国经济转型30年(1978~2008)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关键词:
超越东亚奇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回顾和展望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在对西欧和北美主要工业化国家迄20世纪中叶为止的经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快速经济增长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近代现象,这种近代现象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早期经济增长”和“现代经济增长”两个阶段。从18世纪后期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到19世纪后期第二次产业革命开始前,先行工业化国家大量发展资本密集的机器制造业和作为机器制造业基础的其他重工业,用机器操作代替手工劳动,打破了自然资源对增长的限制,经济增长开始加速,这一阶段的增长模式称为“早期经济增长”。19世纪后期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后,经济增长主要不是靠资本积累驱动,而主要依靠与科学相关联的现代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实现,这一阶段的增长模式称为“现代经济增长”。库兹涅茨特别指出,现代经济增长需要先进的技术以及相应的制度和思想意识调整(S.库兹涅茨,1971)。库兹涅茨概括出的模式很快成为经济学界共同认可的标准事实而被广泛援引P.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的开创性教科书《经济学》从它的早期版本到最近的第18版,一直保持了“增长理论”这一章节,并把先行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按其增长模式的不同,区分为“起飞前的阶段”、“早期经济增长”和“现代经济增长”等三个阶段(参见速水佑次郎,1998)。研究竞争力的专家M.波特(Michael E.Porter)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把各国竞争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生产要素驱动阶段,在这个阶段,竞争的优势来自基本生产要素,如低成本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2)投资驱动阶段,竞争力的提高主要靠大规模投资于成熟技术和先进的机器设备;(3)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