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1990~2005年各省农地利用DEA效率-续表
所属图书: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出版日期:2012年9月
关键词:
劳动力跨区转移对区域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异地跨区流动逐渐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力迁移的主要方式。国家统计局调研组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外出民工群体中,50%以上的农民工属于跨省流动,而且规模逐年增加。总体上说,农村劳动力呈现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且多数转移劳动力仍然没有彻底脱离土地。他们往返于城市和农村,农闲时期外出务工,农忙时期返乡务农,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劳动力跨区流动模式。这些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往返的流动人口还没有彻底离农,对农地利用仍然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收入差距等的收敛作用。例如,刘强(2001)的研究结果显示,大规模的劳动力迁移是中国地区间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诱发因素。王德文等(2003)研究了1985~2000年间中国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均衡作用,认为人口迁移在1990年前后使十几个省区的GDP值平均增加了1.5%,并使这些省市的基尼系数分别降低了1.6%~7.5%。王小鲁等(2004)发现劳动力在地区间的流动缩小了地区间的劳动报酬差距和人均GDP差距。但很少有研究关注区域层面上劳动力转移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农地综合生产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区差异,在2000~2005年间各地区的农地生产效率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很多分析从自然条件、耕地资源禀赋、农业生产设施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寻找原因(周晓林,2009;梁流涛,2008;刘新平,2008),但是在此期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跨区流动是否是造成各地区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