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样本概况
所属图书:全球背景下的性别平等与社会转型
出版日期:2011年1月
关键词:
单位制度转变对女性职工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研究背景

伴随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两种不同的运作机制。计划经济时代通过政治理念和单位制所树立的“男女一个样”的性别秩序正在向市场经济强调性别差异的方向转变。这种变化一方面给女性带来了选择的自由,另一方面也使部分女性被排除在国家应有的保护之外。方英:《市场转型与中国城市性别秩序分化》,《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尽管单位制度已经终结,但对中国城市的影响仍以更加“隐形化”的形式存在。柴彦威、刘志林、沈洁:《中国城市单位制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干旱区地理》2008年第3期。揭艾花认为,单位制是城市女性平等地位的制度保障。而单位制的变革改变了这种制度条件,使女性平等就业面临新的挑战。计划时期的社会动员和国家赋予妇女就业的政治意义,使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支持妇女继续就业具有了最广泛的人文基础和群众基础。蒋永萍:《两种体制下的中国城市妇女就业》,《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第1期。因此,对于单位制变迁过程中妇女的就业与再就业问题值得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研究方法与样本概述

本文中,研究者将通过个案研究描述20世纪末“国有企业改制”政策实施前后,即“组织化依附”解体前后,原女性职工在社会融合和进入市场的过程中性别角色重新建构的过程及由“单位人”变成“市场人”或“阶层人”的机制,并探讨导致这一发展趋势的原因。

为有效且显著反映这一变化,研究者把“单位”作为多个案采集点。此“单位”即为闽北SW贮木场。SW贮木场创建于1957年1月,是福建省集木材加工和贮运为一体的综合性国有大型企业。全场在职职工1217人(包括“全民所有制职工”和“集体所有制职工”)。企业为职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