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中国十大城市密集区*
所属图书:中国城市发展30年(1978~2008)
出版日期:2009年1月
关键词:
中国城市密集区发展

城市密集区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以一个或多个特大、超大城市为核心,有多个不同等级的城市相对集聚,城市个体之间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联系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态,是城市化进程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城市密集区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和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的必然要求,对提升国际竞争力和保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城市密集区的形成和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市密集区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一)改革开放初至1992年 城市密集区的孕育时期

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使整个国家陷入一片混乱:生产停滞;城镇化水平倒退(1965年为17.9%,到1976年只有17.4%);工业布局分散、管理完全停顿;城乡分割进一步加剧,非但农民无法向城市迁移,反而有2000万城镇干部和青年被下放到农村。

改革开放为我国的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阶段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民的隐性失业变为显性,而逼使农民不得不想办法谋出路。与此同时,工业的比重迅速提高,城市经济加快发展。由于知青返城和经济结构变化及就业扩张,我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也迅速上升,到1992年上升为27.63%。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密集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这一时期总体上属于城市密集区的孕育阶段,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密集区。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受制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宏观的城市化方针,特大城市未能有效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尽管沿海很多城市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实现了率先发展,但城市的总体实力仍然十分有限。与此同时,国家实行的“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也限制了大城市的发展。

二是区域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