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东莞、温州、襄阳三地打工者工资比较
所属图书:劳动—生活均衡:返乡创业者的选择机制
出版日期:2016年4月
关键词:
人在工厂:劳动与生活的分离

城市中的生活也许正如想象中那般美好,有时候甚至远远超乎了想象。那是不是意味着农村人在外出之前的想象,以及农村外出打工者向往和追求的生活方式一定能在城市生活中得到实现?事实并非如此,想象归想象,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层面之后,很多时候想象与现实有着较大的差距。因为社会个体的想象只是停留在自己主观方面,可事物的发展状态并不是仅仅由主观想象与相应的能动性决定的,它还受到外界客观条件的影响。农村外出打工者在外出之前对城市持有高度的热情,可是当其真正在城市社会中生活和工作,由想象走进现实时,现实生活中各种条件的刺激和制约使农村外出打工者的想法随着自身的体验而发生改变。从客观层面来看,这种体验有来自物质文化间的差异而产生的不适应,但更多的是类似情感、阶层、工作等方面的“异化”体验。与之相对,原有的美好想象随着体验的加深及异化的加重逐渐流失或者流变,从而产生对现实生活的控诉和在城市社会中的身心挣扎。在本章中,我们将重点描述和分析返乡创业者在城市打工期间的日常生活。一方面,通过他们在城市社会中劳动和生活状况的具体表现,寻找想象和现实的差距及其身心挣扎的根源所在;另一方面,通过他们对城市生活方式的理解,展示返乡选择逻辑转换的机制,增强我们对返乡创业选择及其逻辑的理解。

第一节 现代工厂:压缩了的生活空间

进城打工给农村人带来了好奇,他们见到了在农村没有见到过的场景,可是进城没多久就像包工头卢国兴那样开始后悔了。无论后悔的原因是像包工头卢国兴“停学了五年之后,才后悔没有去读书”那样,还是像搬家公司崔经理那样出来打工而进了监狱,这背后都掩藏或暗示一种社会事实,即农村外出打工者在城市社会中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