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临终关怀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角色与服务
所属图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第十三辑
出版日期:2016年3月
关键词:
善终的“多面手”:美国临终关怀社会工作者专业角色研究——兼论对我国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启示

问题的提出

最早的临终关怀(hospice)始于17世纪的欧洲,当时有许多慈善机构为孤儿、平民,以及临终患者提供院舍服务。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人们对生命质量需求的急剧提升,从20世纪中期开始,大多数临终关怀机构除了提供院舍照顾外,还提供医疗设施和专业医疗服务(李闰华,2013)。临终关怀的内涵随之日益丰富,姑息治疗(palliative care)应运而生。临终关怀,是指生命末期或临终时的照护(患者的生存期预估在六个月内),在这期间,通常不为患者提供医学上的治疗,而是提供一种所谓的“舒适关照”(comfort care),即对其进行心理抚慰与教授疼痛管理的方法等。姑息治疗则是为所患生命受威胁疾病的病人(生存期较长的临终患者,通常大于六个月)提供缓解其症状的医疗服务(Billings,1998)。目前,在很多学者的研究中,他们把这两者统称为“临终阶段的关照”(end of life care),本文所使用的“临终关怀”一词则指这一含义。

随着临终关怀专业化的发展,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专业服务的人员,除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社会工作者已逐渐成为临终关怀跨学科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Sanders,Bullock and Broussard,2012)。与冰冷的医疗器械与程序化的治疗过程相比,社会工作者在临终关怀中的专业服务更体现出一种人文的关怀,这种关怀是再好的药物与高超的治疗方法都无法替代的。对于临终病人而言,它恰恰可以弥补药物与技术的无奈。然而,专业化的临终关怀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一些医院才开始建立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和临终关怀病房(肖水源、王玮、阳燕,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