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按收入分组(1984年人均收入)的族际通婚构成
所属图书:人口迁移与族群交往:内蒙古赤峰调查
出版日期:2015年12月
关键词:
赤峰农村的族群融合(二):族际通婚

根据米尔顿·戈登(Milton M. Gordon)和其他西方学者的理论,族际通婚(intermarriage)是衡量族群融合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戈登建议的衡量族群融合7项指标之一的“血缘融合”(amalgamation)(Gordon,1964:71)。族际通婚的发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就是分属不同族群的青年男女能够有彼此交流的机会。例如不同族群成员居住在同一个街区,自幼在同一所小学和初中读书,在高中和大学里相互约会,毕业后可能进入同一个机构工作,并继续在各种成人社交网络(俱乐部、社团、教会等)中保持接触,所有这些私人交往都有可能增加不同族群成员之间相识和结婚的机会。但是,即使一个多族群社会客观上存在一定的交往机会,族际通婚也有可能仅仅出现在少数个体之间。而只有当两个族群之间在语言、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政治观念和经济活动等方面趋于相互一致或者高度和谐时,两个族群之间的大规模通婚现象才有可能发生。一般达到较高族际通婚率通婚率即是族际通婚占一个群体中所有婚姻总数的百分比。所需要的主要条件是:(1)两个族群的文化同化已经达到较高程度,彼此之间没有语言障碍,不存在宗教冲突,生活习俗渐趋相近;(2)两个族群成员有很多的社会交往机会,人们有可能相识并相爱;(3)两个族群彼此之间没有整体性偏见与歧视;(4)个人所在家庭与族群社区对族际通婚不持反对态度甚至持积极的态度。唯有在以上条件下,两个族群成员之间才有可能出现较大比例的通婚。“婚姻同化是结构同化不可避免的伴生物”(Gordon,1964:80)。所以,我们考察赤峰地区的蒙汉关系发展现状与趋势时,对农村基层社区中发生的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