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公共福利项目和私人福利项目的区别
所属图书:社会福利与需要满足
出版日期:2008年2月
关键词:
社会福利视角中的需要满足原则与条件

人类的需要满足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的。社会福利与市场、家庭、社区等满足人类需要的制度不一样,它有独特的社会产品分配原则。在什么条件下,人类的需要可以得到满足?社会福利按照什么原则提供需要满足物与服务呢?本章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第一节 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原则

马克思满足需要的社会产品分配流程

马克思对需要研究的贡献被归入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受到了重视,并且被当作社会主义政党的纲领(刘佩弦等,1984:1~76)。他提出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原则。但是,关于需要的社会主义思想并非全部源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自己在总结他的思想体系时就指出,他的哲学源于黑格尔、康德的德国古典哲学;他的经济学源于斯密等人的贡献;他的科学社会主义源于圣西蒙、欧文和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列宁,1982:580)。在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把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分配原则作为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而加以赞扬。空想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是把社会中各个不同职业和地位成员的需要一视同仁(高放、黄达强,1987:212~232)。

不同的社会主义者有不同的社会改造方案,其共同点在于他们都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和需要满足方式是人性自私、自利的体现。“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马克思,1972:326)……“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马克思,1972:514) 需要是人的本质属性是我们研究人的一切社会行为、社会运动和人际关系等的前提,特别是社会福利制度与需要满足关系的前提。如果我们研究了人的一般本性,那么各个历史时代的变化了的人,就可以有一个可依的根据。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原则,是一个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