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质性方法和量性方法的比较
所属图书:社会福利与需要满足
出版日期:2008年2月
关键词:
社会福利视角中的需要研究方法

在社会研究的长河中,无数哲人探寻认识真理的方法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我们对社会福利制度与需要满足的研究,例如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法、康德的绝对真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史观、孔德的实证主义等。今天,实证取向和诠释取向的认识论之争深入到了社会福利的每一个研究领域,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无论在社会政策还是社会服务领域中都可以看到。社会福利领域中的贫穷问题,因为研究者的方法不一样,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Babbie,1998:1-6)。

纵观社会科学今天群雄四起学派林立的局面,影响较大的理论核心论点仍然是围绕着方法论展开的。实证研究取向与诠释研究取向的对垒,其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仍然是认识的方法论问题。社会福利领域中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在不断体现实证取向与诠释取向的争论(Bisman and Hardcastle,1999)。在20世纪70年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们开始把实证和诠释的方法取向整合在一个研究中,导致多元研究方法[Multimethod,又称为综合研究方法(Mixed Method),或者三角研究方法(Triangulation)。后面讨论具体方法时称为三角研究方法]的兴起(Tashakkori and Teddlie,1998),形成了目前需要研究中多种研究方法并存的局面(Schaefer,1992;UNDP,2000;Culpitt,1992;周健林、王卓祺,1999)。社会福利领域中的需要研究,也因为方法论的不同而导出不同的理论模式:例如多依和高夫用理论演绎方法得出的健康和自主是人类基本需要理论(Doyal and Gough,1991),苏查费尔用实证统计的方法研究的基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