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经济人和社会人观点比较
所属图书:社会福利与需要满足
出版日期:2008年2月
关键词:
社会福利视角中的需要

社会福利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需要而存在的,对需要的研究是社会福利理论的核心内容。需要理论是当代社会福利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Taylor-Gooby,1980:27-28;Plant,1991:186),但是,需要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Langan,1998)。在个体的社会成员的需要集合成为一种集体的、可表述的社会需要的时候,社会福利制度成为需要满足的重要手段。社会福利制度作为需要满足的工具性手段,是集体主义观念下的需要满足对象、需要满足程度有机整合的结果。个体的社会成员根据居住国家的社会政策规定,获得不同的需要满足。国家提供社会福利去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成员公民权实现的表现。现代国家使得社会福利制度化成为实现公民权的国家体系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需要虽然是社会福利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需要的研究却受到许多批评。社会福利中需要的研究多以需要评估为主要内容(Culpitt,1992:161-177)。一些需要的定义是从社会群体、社会福利提供者、社会福利服务对象的需要评估中得出的(Culpitt,1992:56-58),不是需要的本质性定义。人类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性也使得对需要的理解充满了争议(Soper,1981)。另外,需要也是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对象。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从自己的学科视角出发去研究需要,既带来了思考,也带来了需要理解的迷失。在福利国家危机引起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反思的时代,以及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的今天,在社会福利制度受到全球化影响的背景下,我们特别要回顾社会福利视角下的需要研究,讨论需要的涵义,对需要的特性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