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西部各省份沙化、受灾、矿山破坏土地情况
所属图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5)
出版日期:2015年9月
关键词: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概述

本文所研究的西部地区,包括新疆、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面积约684.6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66378亿(2013年末)。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而生态环境脆弱是西部地区主要的特点。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拥有我国约26.92%的人口、71.32%的国土面积、36.93%的耕地面积、59.79%的森林面积、53.94%的水资源总量、43.41%的煤炭储量、38.99%的石油储量和85.57%的天然气储量。根据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中国统计年鉴2014年》数据计算而得。然而由于长期以来高投入、高消耗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忽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国家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尤其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观。

(一)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主要特点

1.森林面积继续增加,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对生态的破坏不十分明显。新中国成立以来,有组织、大规模的人口转移和工农业生产使得西部地区森林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自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森林面积开始不断增加,由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时的9863.78万公顷增加到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9~2013年)时的12417.01万公顷,增加了25.88%。这为恢复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土地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