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返乡工伤工友     检索到  7412  条相关信息

本文内容为惠民互助服务中心所帮助返乡工伤者的自述。

作者:张灵敏 出版时间:2017-05-01

本文介绍了惠民互助服务中心对返乡工伤者的扶持个案。

作者:张灵敏 出版时间:2017-05-01

王发明,男,43岁。2006年在广东东莞虎门镇一家手袋材料厂卸换模具时左手受伤,大拇指以外的四只手指被切除,被评为工伤六级。在广州的医院住院治疗期间,王发明结识了到医院进行工伤探访的社工,在他们的帮助下完成了工伤赔偿事宜,并且进入了工伤公益服务的领域。2010年,王发明回到遵义尚嵇镇创建惠民互助服务中心,在香港乐施会的资助下为返乡工伤工友以及残疾家庭提供公...

作者:张灵敏 出版时间:2017-05-01

2008~2009年,惠民还没有正式获得乐施会的项目资金支持,机构创始人王发明与机构成员在间断、零零星星的物质支持下,一直开展着周边多个乡镇返乡工伤者的生存状况调查。虽然王发明从事工伤者服务的工作经验十分丰富,他也非常清楚要依托于城市工业区的工人NGO组织的工作内容和运行机制,但是一心希望回到农村老家创办工伤者NGO的他完全不知道机构的工作该从何做起。他不知...

作者:张灵敏 出版时间:2017-05-01

打工青年艺术团是一支由打工者自己发起创办、以文艺的方式为打工者群体提供文化教育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民间文艺团体。成员主要为在京打工者, 各自都有一定的文艺特长, 大家平常都是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来进行和开展各项文艺演出及权益宣传活动。

作者:孙恒 出版时间:2007-12-01

本书记录了一家公益组织——“惠民互助服务中心”的成长轨迹,呈现了在惠民互助服务中心的陪伴下返乡工伤者成长的历程。这是一部以故事形式来呈现社会工作案例的书,是一种社会工作案例写作的新尝试。惠民互助服务中心采用的“草根群体内部互助自助”的帮扶形式不但重视改变受助者物质方面的贫困,更关注到“共同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扶贫范本。

作者:张灵敏 出版时间:2017-05-01

工友之家。它坐落于远离繁华闹市、北京东五环与东六环之间的朝阳区金盏乡皮村。皮村常住人口只有1000多人,而外来人口却达到1万多人。这是个典型的城乡交界带,是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边缘的暂时栖息之地。穿过皮村一个蜿蜒、幽深的小巷,深处就是工友之家——工人文化建设的基地。走进工友之家,安静的小院里放置了几个乒乓球台,四周则是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打工图书馆、新工人剧场...

作者:周扬明 出版时间:2012-01-01

任明秀,女,47岁。2008年在广州番禺某公司操作大冲床时左手受伤,左手掌三个半手指被切除。受伤以后,在专业社工的帮助下打赢赔偿官司,之后成为一名志愿者,去医院探访工伤患者,用自己的故事鼓励受伤的工友。回老家以后,她在贵阳做过一些其他工作,2009年来到惠民,与王发明一起做返乡工伤工友与残疾人群体的公益服务项目。在与工伤工友的交流中,任明秀了解到每个工伤家庭...

作者:张灵敏 出版时间:2017-05-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