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为书《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研究——以闽西革命老区为例》的绪论,介绍了该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革命老区、闽西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该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点,该研究坚持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来研究老区乡村振兴,注重针对新发展阶段老区乡村振兴的重难点寻求研究的突破口。
闽西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赣、闽、粤三省交界处,处于山区,具备多数老区尤其是重点老区的典型特征,2022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闽西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闽西为例研究推进老区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代表性、示范性。本文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梳理闽西乡村振兴的成效与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但与全省平均水平和鄂皖大别山革命老区市、县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座谈走访等方式对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围绕在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强规划落实统筹协调,实施差异...
全国革命老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革命老区依托自身特色资源优势,实现了特色产业壮大发展、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文化资源焕发时代价值、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人才基础、文化基础、生态基础和组织基础。然而,很多革命...
本文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老区乡村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并详细阐述了每个阶段的政策背景、主要措施及其成效。自1949年至197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老区乡村经历了从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下的起步阶段,初步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改革开放后至2000年,老区乡村借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政策迅速发展,产业开始多元化,同时红色旅游资源得到...
基础设施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本报告选取五大革命老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在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情况。进一步选择赣州市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STATA软件就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对赣州市经济增长的赋能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赋能经济增长,且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党和国家先后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在财政、金融、投资、产业、人才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革命老区人民感恩奋进,攻坚克难,从落后中奋力崛起,有史以来第一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革命老区应集中力量补短板、内外兼修强弱项,千方百计扬优势,以...
对闽西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进老区乡村振兴“共性”问题的解决。微观上,辩证处理好红色资源文化与经济效益、基于绿色资源的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聚焦老区乡村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探讨在处理好上述关系中更高效利用红绿色优势资源的问题。本文在上述框架内探索推进老区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