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资源观     检索到  12784  条相关信息

本篇分别介绍了河南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特色文化资源

作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人类对资源的认知是随着对世界认识的深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扩展的。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资源与环境约束的矛盾非常突出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加科学地认识资源,树立新的资源,以求破解资源瓶颈,获得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

作者:朱衍强 出版时间:2008年06月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世界性问题。河南资源型城市占全省城市总数的1/3以上,近年来资源型城市转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任重而道远。未来,河南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度重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及时及早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王建国 出版时间:2010年01月

本报告从资源生产率视角解析可持续发展,考察中国五大经济特区资源效率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引入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城市和区域层面基于MFA分析的资源效率研究指标,将城市和区域发展进程中资源投入及其效率问题纳入经济分析框架,并就中国五大经济特区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加以分析。

作者:钟若愚 庄伟锋 出版时间:2013年04月

本文主要分析了河南的文物资源开发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情况,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文物景点已成为河南旅游业的重要依托,文物旅游业也因此成了河南全省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红色旅游、古刹名寺游都热度不减。

作者:王玉印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首创性、融合性、思变性和开放性特征。确立中原文化优势的成因是中原地处国之中心的政治和地理因素。中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重在转化。转化为文化影响力,激发人民群众对河南的挚爱和自豪感,形成促进中原崛起的精神动力;转化为产业,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郑泰森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自然资源开发中的财产权利保障和财产权利限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自然资源开发和财产权利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从民事法的角度着手。从这个角度研究此问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财产权利制度和自然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揭示农民地权和资源开发之间的内在紧张,以及农民地权保障的法理基础,为研究自然资源开发和财产权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地权制度的变化提供一条分析途径。

作者:杨一介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跨越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本研究对中部3个省份中小学校的教育信息网络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和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情况等进行调研。发现这类地区的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与资源建设滞后,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与水平欠佳,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缺失等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建议。

作者:张国华 李静 徐敬建 李绍言 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