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自然灾害治理     检索到  22364  条相关信息

自然灾害形势严峻是中国基本国情,因而防治自然灾害成为历代中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党的坚强领导、防治理念、防治体系、管理体制、应急救援力量、社会力量参与、市场机制、基层和公众能力、科技支撑和国际合作等十个方面总结了我国自然灾害防治取得的显著成效,从灾害形势、国际灾害防治趋势、公众安全期待、城镇化、乡村振兴等方面分析了“十四五”时期中国自然灾害防治面临的新...

作者:张建伟 出版时间:2020-07-01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理位置与自然地貌使其气候深受东亚季风影响,风向、温度、降水随季节交替变化较大。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全年平均气温偏低。黑龙江省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集中与不均衡的特点,主要包括春旱、夏涝、秋霜冻、风雹等。黑龙江省自然灾害具有频发、高发、交替连发、受灾面积大等特征。近年来,黑龙江省从政策规划、气象监测、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完善了灾...

作者:初智勇 出版时间:2019-02-01

2010年气候条件异常,天气状况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农业自然灾害多发重发,本文针对此介绍了我国农业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情况。文章首先阐述了西南五省地区特大干旱及对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其次论述北方持续低温冻害及对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再后谈到南方六省区强降雨及对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讨论了我国全面应对干旱、低温、强降雨灾情的情况。

作者:王先锋 出版时间:2011-12-01

本书一直在回答三个问题:在2008年以来的重特大自然灾害中,社会组织取得了哪些宝贵经验;社会组织在专业性上有哪些欠缺;在上述基础上政府与社会组织在灾害回应中应如何建立以及建立怎样的合作机制,以实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理念。

作者:韩俊魁 赵小平 出版时间:2016-02-01

本文首先阐述本书的选题背景及依据,提出研究社会组织响应地震灾害的意义;其次透过国际大背景来审视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回应灾害时合作的重要性,明确研究意义;最后提出本书主要研究对象是2008年以来参与重特大自然灾害的社会组织实践。

作者:韩俊魁 赵小平 出版时间:2016-02-01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历史上多数大规模自然灾害都引发了大量人口迁移和流动,即所谓的灾害移民。灾害移民是人们在遭遇自然灾害时被迫采取的一种应对行为,是人类应对自然灾害这一极端事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对历史上各种因自然灾害而产生的人口迁移和流动及其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和总结...

作者:陈勇 出版时间:2015-10-01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各种自然灾害严重,本文按时期介绍了新中国自然灾害危机媒体报道与发展管理的情况,分别是新中国前三十年(1949-1978)、改革与开放进程时期(1978-2001)、全球化语境下时期(2001年-今)。

作者:王凤翔 出版时间:2011-12-01

自然灾害是制约发展、影响民生、关系稳定的重大问题。县级政府作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主要“防御者”、一线“指挥者”、直接“参与者”和救灾政策的实际“执行者”,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中发挥着最能快速决策行动、最能迅速开展救援、最能把握灾情进展和最能落实上级精神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县级政府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工作中还存在着管理机构不统一、法律法规不健全、第四级网络建...

作者:何振 杨文 出版时间:2016-01-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