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政府信任     检索到  39493  条相关信息

在我国,制度对政治信任的影响比较明显: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我国以省级和中央为主的抽象政府在政治动员、政治接触、政治图像、政治角色扮演上都比地方政府有更多的资源优势,因而民众对其会产生高度信任。而抽象程度低的实际政府是政策的执行者,承担了政府系统中绝大部分治理任务,在我国的压力型体制下,他们不得不做高层政府不愿做而且又难做的执行性事务,需要更多地与农民接触...

作者:谢治菊 出版时间:2014-12-01

本报告基于“2017~2018年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形势民意调查问卷”,分析了黑龙江公众对各级政府及组织管理部门的信任状况,并通过多元回归模型进一步揭示了政府信任感的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公众对各级政府信任感呈现差序性;工人阶层对省政府信任感最高;对政府主管的行业管理部门信任感较低。本报告通过回归分析揭示了政府信任状况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主观阶层地位认同越高,则对...

作者:王建武 出版时间:2018-01-01

功能主义推理的逻辑引导我们猜想,当信任缺失的时候,其所产生的真空状态将被某些提供相似功能并满足对确定性、可预测性、秩序和其他相似的东西的渴求的备选的安排所填充。这些就是信任功能的替代品。这种替代品以三种形态出现。第一,作为个体的、个人的计谋设计出来用以应对在所有与他人的交易中因缺乏信任带来的持久的不确定性和连续的风险……第二,当这种替代的计谋在社会中变成典型...

作者:帅满 出版时间:2020-01-01

当前,我国正处于国际公认的社会危机事件高发阶段,一些社会危机事件甚至成为威胁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社会危机事件之所以频繁发生不在于社会的转型以及风险社会的到来,而在于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信任关系、信任制度及其实施与监督机制。为此,要推进社会信任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切实加强政府、市场以及个人等各个主...

作者:高和荣 出版时间:2011-07-01

如何恢复社会信任。我谈三点:第一点是我们要建立某些制度来促进人们追求长期的效益。要追求这个目标,要靠两个办法:一个是产权……第二个手段是纪录……第二点是要增加社会上的可识别性,特别是增加进入专家系统的各级成员的可识别性,即健全我们的评价系统……第三点谈谈政府的作用。政府不能直接促进信任,充其量是通过产权建立等制度促进当事人对自己名誉的重视,却可能直接破坏信任...

作者:帅满 出版时间:2020-01-01

对《2014黑龙江民意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可知,2014年黑龙江社会信任状况总体好于2013年,尤其对省市政府信任程度较去年提高,但对警察、法官、企业家等职业群体信任度较低。不同社会阶层社会信任程度有所差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农民工阶层社会信任度较高;工人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等社会底层群体社会信任度较低;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对政府机构信任程度较低,...

作者:王建武 出版时间:2015-01-01

对黑龙江省进行的千份调查问卷统计显示,2013年黑龙江省社会信任状况令人担忧,社会信任度较低。社会信任程度受社会阶层高低影响显著,所处社会阶层越低对社会信任度越低。一些党政部门和司法群体信任状况也令人担忧。因此,要加强诚信建设,各级党政部门要做诚信的表率,努力改善社会信任状况。

作者:王建武 出版时间:2014-01-01

本文通过分析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 2012),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民众政治信任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为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需求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最低生活保障的实施能显著提高弱势群体对基层政府官员的信任水平,领取低保的群体更加信任基层政府官员;代表民生工作的地方低保救助率与民众政治信任水平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现阶段...

作者:李忠路 吴晓刚 出版时间:2019-11-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