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传统庙会     检索到  30458  条相关信息

本文以河北梨区庙会活动为例,参考学界关于梨区娘娘庙会、铁佛寺庙会、龙牌会等仪式的研究成果,解读了梨区庙会的主要仪式,分析了乡村庙会与时俱进的特点以及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作者:岳永逸 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本文介绍了妙峰山以碧霞元君信仰为主体的民间文化活动在当代恢复的现象,阐述了多元化社会经济发展中,开发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对乡村建设、经济发展的作用。

作者:吴效群 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所属图书:过日子:农民的生活伦理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本文认为中国已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大批古建筑得到及时修复,传统村落消亡速度减缓。但传统村落保护仍面临法律法规不健全、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消亡迅速等困境。本文建议未来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纳入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完善普查调研,对传统村落实施分类保护、分级管理;建立“保护责任追究制”,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培育、提高原住民立体...

作者:“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课题组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本文认为河南传统村落因其地形、文化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征。河南传统村落生态环境基本保存完好,地区特色旅游业蓬勃发展,但也存在空心村、保护性破坏、过度开发、习俗变异等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与各社会团体及个人采取有效手段,既能使原住居民因为拥有这样宝贵的资源而获得利益,又能保护村落生态并活态传承其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陈勤学 许少辉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江浙地区传统村落数量多、规模大、建筑精美。江浙地区在古建筑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功经验,但仍存在资金缺乏、机构重叠、产权复杂等问题。非遗保护方面启动早,成效显著,在全国属于领先位置,创造了非遗保护的江浙模式,但宣传与保护力度不够,传承人数量少、年龄高、认定难。传统村落保护应挖掘文化价值,重视规划与管理,吸纳社会资金,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护。

作者:胡敏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本文以广东地区的传统村落为主要考察对象,以极具广东地区建筑特色的祠堂为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方向,通过对广东地区祠堂建筑的功能性以及价值进行解析,折射出广府文化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广东地区至今仍保有些许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建议在乡村重新唤起儒家亲仁、孝悌的文化氛围,重塑村落文化共同体。

作者:王子涵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太行山区是河北省传统村落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聚集了全省大部分传统村落,由南到北在河北省西部形成了一条传统村落带。但由于太行山区自然、经济条件限制,很多传统村落深陷保护和发展的矛盾之中,面临衰败、空心化、自建性破坏及过度开发等问题,太行山传统村落亟须加大保护力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更新,以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侯建华 出版时间:2019年03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