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年7月1日起实施。从此,中国农民的合作社第一次有了合法身份,能够作为市场主体之一与其他类型的经济实体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开展经济活动。法律颁布一年多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特点,未来的走势又将如何?本文试图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来做一些探讨。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联结农民与市场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在我国既有农业生产模式和管理体制下,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重要平台和载体。随着我国一系列农业新政的实施,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截至2013年12月底,北京市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666家,合作社正式登记注册的合作社成员有15.4万名,辐射带动农户46万户,占全市...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
本书基于对滇西边境片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社员的有效访谈数据,结合官方数据资料,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对滇西边境片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起和社员参与、乡村振兴背景下合作社的发展和新角色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滇西合作社总体上仍呈现规模小、实力弱、影响辐射能力较小等特点,合作社成员在出资额、社会活动能力、入社动机及责任感等方面的异质性比较明显。滇西合作社在帮助农...
本文主要记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河南省也不例外,无论是合作社的数量还是质量在全国都无愧于农业大省的称号。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尊重农民合作意愿,积极探索多渠道、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不断加强政府对农民、农业的引导和扶持,营造良好环境,形成规模经营,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经营成本,规...
安徽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近年来在农村民间组织中发展迅速,涉及面广,包括种植、养殖、林果、加工、技术信息服务、销售经营等农村经济各个领域,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同时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注入新活力。本文展示了金寨县与淮北市两地的成功经验,揭示专业合作社的特点与发展阶段,并提出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