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中间路线     检索到  9250  条相关信息

本文为《碳中和产业路线》一书的附录,整理收录有国家出台碳中和、碳达峰、绿色发展等主题政策文件、领导人讲话原文共10份,包括《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等。

作者:刘强 袁铨 出版时间:2022-01-01

本文主要从总体研究思路和内容、指标体系和数据、指标体系相关性分析、指标体系主成分、动因分析及结果评估等六个方面介绍了环境竞争力发展评价的技术路线

作者:李建平 李闽榕 王金南 李建建 黄茂兴 苏宏文 曹东 出版时间:2011-01-01

本文首先介绍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的总体研究思路和内容以及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和数据,然后说明了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相关性分析和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最后做了环境竞争力评价动因分析等,通过这六个方面的内容我们介绍了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的技术路线

作者:出版时间:2011-12-01

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以及急剧社会转型的特殊性,地位综合征的表现形式并非如发达国家那样整齐划一,甚至部分健康指标与社会经济地位之间呈现反向关系。由此不难推论,中国社会的地位综合征的形成机制必然具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色。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利用CGSS2010数据,从物质资源机制、生活方式机制、社会心理机制以及社会环境机制四个方面讨论在当前中国社会中这些中间机...

作者:齐亚强 出版时间:2020-12-01

经过对青海省社会中间阶层发展状况与趋势的分析,我们认为,能够同时满足学界内专家认可的职业、经济、文化、自我认同等4个方面要求,达到中间阶层标准的人数在青海省内大致为总人口的6.7%,并具有集中于省会与州府所在城市及男性偏多、年龄较大、自我认同率不高等特征。青海社会中间阶层尚未发展成具有社会学意义的功能实体,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也使青海社会结构目前未形成...

作者:石德生 出版时间:2014-02-01

本文关注的是“中农”群体在农村社会中的阶层地位。本文以安徽芜湖农村为例,介绍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因和类型,并将农民划分为五个阶层。其次,本文具体分析了“中农”现象,从而展现了“中农”阶层的独特社会禀赋。接着,本文从理想状态上,逐一论述了中农阶层与其他阶层的关系。最后,本文指明了中农阶层在农村社会中的“中间价值”,并强调了中农阶层在乡村治理和农村政治社会事务中发...

作者:杨华 出版时间:2018-05-01

近10年来,中产阶级一直是国内学术研究的热点,并形成了有广泛影响力的所谓“中产阶级理论”。中产阶级理论认为,中产阶级是现代社会的稳定器,能起到缓解社会对立和社会矛盾的作用。第一,在意识形态上,中产阶级对社会主流价值观有较强的认同感,是既定社会秩序的坚定维护者,他们持有较为温和保守的意识形态,这为社会稳定提供了思想基础;第二,在社会结构上,中产阶级是介于社会上...

作者:陈柏峰 出版时间:2016-10-01
关键词:

中国是从丝绸之路、藏彝走廊和长城等中间地带逐步向北方内蒙古高原、西北沙漠戈壁、西南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等四大生态文化区域发展而来的文明古国。这些中间地带不仅是中国内部生态与文化的纽带,也是维系边疆安全发展的内在动力。但随着中国中心的逐渐东移南迁,这些中间地带的作用越来越被忽视。因此本文对中间地带的重要性及如何加快发展这一地带进行了探讨。

作者:徐黎丽 出版时间:2017-10-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