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四川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28  编辑:陈亚丰

各市(州)、县(市、区)科技局:

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推进科技扶贫专项行动,依靠科技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贫困地区脱贫奔康,现将《四川省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精准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基地样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科技新动能。

附件

 

四川省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意见

 

为扎实推进科技扶贫专项行动,促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现制定我省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意见。

一、工作思路

示范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创新引领、探索机制、绩效导向、产业升级、打造亮点、助农增收。

创新引领是核心内容,要充分体现创新驱动对脱贫攻坚的支撑引领作用;探索机制是有效保障,要构建省市县上下联动、产学研协同推进、创新要素整合集聚的工作推进机制;绩效导向是关键路径,要建立绩效评价导向经费分配机制;产业升级、打造亮点、助农增收是主要目标,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打造可复制推广的科技扶贫产业试点示范样板,助推贫困地区依靠产业发展脱贫致富。

二、主要目标

围绕科技扶贫的主攻方向,以提升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能力为导向,到2020年,在全省88个重点贫困县(市、区)和其他“插花式”贫困地区择优建设100个以上产业特色鲜明、生产技术先进、脱贫带动明显、运行管理规范、可复制推广的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形成一批科技扶贫产业示范亮点和先进典型,用科技支撑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脱贫奔康。

科技成果创新应用。集成创新产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50项,转化推广先进适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500项,培育农业品牌100个,壮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20个;示范基地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比当地平均水平高100%以上。

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在示范基地建设星创天地等科技服务平台100家,集聚300名“三区”科技人员深入基地服务,推动四川科技扶贫在线服务在示范基地全覆盖。开展科技培训活动500次以上,培育技术骨干2000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00人次以上。

带动农户精准脱贫。依靠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示范基地直接帮扶300个以上的贫困村、8000户以上的贫困户脱贫,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贫困地区20万户以上的农户增收致富奔康。

三、重点任务

示范基地立足产业培育、成果转化、人才集聚和体系建设,支撑引领不同贫困区域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脱贫奔康。

(一)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推动技术、人才、资金、项目等创新要素向示范基地集聚,产学研协同攻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瓶颈,构建技术创新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区域特色农业品牌,扶持壮大川茶、川菜、川果、川药、川猪,以及马铃薯、青稞、荞麦、蚕桑、林竹,肉牛、肉羊、牦牛、獭兔、家禽、水产等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发展“造血式”扶贫。

(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一批优质、高产、抗逆、专用动植物突破性新品种,转化一批作物优质丰产栽培、畜禽健康养殖、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高效机械化生产、防灾减灾等先进适用技术,构建种养循环和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推广农畜产品深加工技术,推动“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在基地应用,建立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增加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供给,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打造科技扶贫样板。围绕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等方向,探索“政府引导、企业运作、院校支撑、农民受益”的建设机制,打造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可复制推广的科技扶贫新模式、新亮点,通过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科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四)构建创新服务体系。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示范基地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建设科技特派员站点、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星创天地、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等平台,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地开展科技成果的中试示范、转化推广、技术培训等;推进四川科技扶贫在线面向示范基地的全覆盖,搭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开发电商技术支撑平台;构建示范基地的创新转化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服务有效供给。

四、建设要求

示范基地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要高于当地平均水平10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要高于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

(一)项目申报主体要求。申报建设示范基地主体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原则上企业要求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优先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求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支持。民族地区示范基地建设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要求原则上可降低50%的标准。

(二)基地(新建)规模要求。主要粮油作物示范基地核心面积300亩以上,带动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特色经济作物及林木产业示范基地核心面积200亩以上,带动连片面积600亩以上;猪羊年出(存)栏2000头以上,牛年出(存)栏500头以上,家禽、兔年出(存)栏10万只(羽)以上,特色水产等养殖水面100亩以上。民族地区的示范基地建设规模原则上可降低50%的标准。

(三)技术支撑要求。示范基地要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原则上示范基地要示范转化新品种1—2个,推广先进适用技术5项以上,开发新产品2个以上,培育壮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1—2个,形成区域特色产业扶贫开发示范样板。

(四)科技服务要求。示范基地要打造科技服务平台,建立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对接机制,开展对接服务活动。原则上示范基地要建立科技特派员站点、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星创天地等科技服务平台1个以上,拥有定点服务的科技特派员及“三区”科技人员等3—5名,每年开展科技培训活动5次以上,培训技术骨干20名、新型农牧民200人次以上。

(五)培育品牌要求。示范基地要培育农业品牌,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原则上示范基地要立足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依靠科技创新,突出比较优势,彰显地方特色,挖掘产业内涵,培育1个及以上农业产业知名品牌或拳头产品。

(六)企业发展要求。示范基地建设要突出企业主体,通过基地源头科技含量的提升,推动企业加强优势特色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拓展和销售。项目实施带动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七)脱贫成效要求。示范基地要通过产业提质增效,帮扶贫困户脱贫奔康。原则上示范基地建设至少要精准覆盖3个贫困村、80户贫困户脱贫,辐射带动2000户贫困户增产增收,助推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州)科技局、县(市、区)科技局要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搞好建设布局,落实责任措施,加大建设力度。各县(市、区)科技局要根据当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组织编制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主导产业、建设区域、建设主体、重点任务、进度安排及及经费预算等内容。

(二)明确工作职责。示范基地建设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和扶优扶强、分期支持建设机制。由所在县自主选择实施主体及建设内容。省级示范基地项目实施周期为两年,项目资金采用分年度拨付方式,第二年资金拨付依据第一年项目实施绩效评估结果,对实施效果差的项目不再给予支持。各市(州)、县(市、区)要围绕示范基地建设,在资金投入上加强整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三)落实激励政策。各市(州)和县(市、区)要认真落实《四川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十六条政策》《关于进一步扩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试点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探索完善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技术兼职、服务提成、兴办实体等形式的创新创业政策措施,推动人才、成果、项目、资金等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

(四)规范运行管理。各市(州)和县(市、区)要把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基地作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助推脱贫攻坚的主平台、助推器,健全运行管理、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制度政策,以脱贫奔康为主要评价指标,加强绩效管理,形成优胜劣汰、扶优扶强机制。

 

内容时间:2018-08-08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