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河南
河南省乡村旅游扶贫三年行动计划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1-18  编辑:陈亚丰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等12部委《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旅发〔2016〕121号)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扶贫“十二字方针”和“六个精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提升贫困村造血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为根本,深入挖掘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面促进乡村旅游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三农”转型,为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增收提供平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旅游产业的积极带动作用。

(二)工作目标

全省建档立卡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1065个,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36669户,贫困人口467608人。其中,到2016年底,已有444个建档立卡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实现脱贫,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53267户,贫困人口183197人。从2017年到2019年底,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省5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其中包括621个建档立卡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8万贫困户、2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年度分解目标是:2017年,实现20万贫困人口脱贫(包括建档立卡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13万贫困人口脱贫);2018年,实现20万贫困人口脱贫(包括建档立卡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10万贫困人口脱贫);2019年,实现15万贫困人口脱贫(包括建档立卡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使全省100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年旅游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从事乡村旅游业的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三)基本原则

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相关部门根据行动计划,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倾斜,形成旅游扶贫开发合力。

因地制宜、创新模式。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精准扶贫,选择行之有效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体现乡村文化和田园风貌。适应发展需求,创新投融资方式和途径,为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

精准施策、提高实效。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通过吸纳就业、扶持创业、资产入股、结对帮扶等方式,对确定的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切实提高乡村旅游扶贫脱贫工作成效。

以人为本,社会参与。以贫困人口为主体,坚持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增强其脱贫信心,提高其致富能力,变输血为造血。通过组织动员、搭建平台,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到乡村旅游扶贫中来。

二、实施重点

大别山、伏牛山、太行深山贫困地区和黄河滩区(简称“三山一滩”)是全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更是全省旅游扶贫的重点区域。全省有建档立卡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621个,其中“三山一滩”地区建档立卡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469个,占比75.5%;全省建档立卡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贫困人口28.4万,“三山一滩”地区贫困人口21.9万人,占比77%。全省旅游扶贫逐步集中向“三山一滩”地区倾斜发力,以“三山一滩”地区为主战场,递次推进,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特色农业、古村落、手工技艺、农家风情、风味小吃等原生态资源优势,支持贫困村通过发展特色民宿、休闲农庄、自驾车营地、乡村度假客栈、农家乐、主题庄园、乡村俱乐部、特色旅游商品等,实现脱贫致富。

三、主要任务

(一)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

做好乡村旅游扶贫规划编制工作,将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有效衔接。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分布比较集中的省辖市、县,应当编制区域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打造沿山、沿河、沿路、沿湖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带(区),整村整镇、成带成片、全景全域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数量比较多的县(市),应当编制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规划。

(二)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

积极整合资源力量,加大投入力度,集中财力建设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旅游扶贫重点村,应当通硬化路,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加快完善乡村宽带信息等基础设施,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六小工程”和“三改一整”工程,提升旅游服务条件。

(三)开发乡村旅游产品

突出乡村自然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内涵,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带动贫困户参与的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风情小镇,发展一批以农家乐、渔家乐、休闲农庄、森林人家等为主题的乡村度假产品,建设一批依托自然风光、美丽乡村、传统民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积极培育康体养生、户外运动、自驾车房车营地、乡村民宿等新业态,策划一批采摘、垂钓等参与互动型的农事体验项目和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演艺、节庆活动。

(四)加强乡村旅游宣传营销

因地制宜,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宣传推介,通过报刊、电视、电台、互联网等平台以及节庆赛事、主题活动等一系列载体,开展贫困村的乡村旅游公益宣传,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大力开展乡村旅游进社区、高校、企业等单位宣传,把乡村旅游点变成“社区的活动中心”、“学校的实践基地”、“企业的疗养院”。

(五)强化乡村旅游人才培训

创新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方式,结合“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培训政策,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干部、乡村旅游经营者、乡村旅游带头人、能工巧匠传承人、乡村旅游创客、客房服务员、农家菜厨师、餐饮服务员、乡村旅游导游员和乡土文化讲解员等各类人才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致富能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培训种子工程”,培养一批乡村旅游扶贫培训师,深入基层一线,对贫困群众进行技能辅导。

四、重大行动

(一)乡村旅游扶贫统计系统建设专项行动

建立河南省乡村旅游扶贫网上填报统计系统,开展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贫困人口数量、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数量、旅游从业人数、接待游客人数、旅游经营收入、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等系列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分析,采取县级填报、省辖市审核的管理机制,对全省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攻坚脱贫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监测,及时准确掌握我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际成效。

(二)乡村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行动

完善乡村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农村公路防护设施建设和危桥改造,对不能安全通客车的窄路基路面公路合理进行加宽改造,提升公路质量和安全水平。推进重点乡村旅游景区到干线公路的连接线、旅游道路建设,解决开展乡村旅游的“最后一公里”交通问题。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加强重点村村容村貌整治,加快农村生活污水等综合治理,逐步建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垃圾集中收集站、医疗急救站、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和旅游标识标牌,改善供电、供水、通信、消防、环境卫生等基础条件。对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的贫困户实施改厨、改厕、改房、整理院落为主要内容的“三改一整”工程,提升改善旅游接待条件。到2019年,全省300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完成“六小工程”建设和“厕所革命”任务,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完成“三改一整”工程任务。

(三)旅游规划扶贫公益专项行动

组织和支持全省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免费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甲级旅游规划单位每年不少于5个,乙级旅游规划单位每年不少于3个,丙级旅游规划单位每年不少于2个。鼓励和支持规划、策划单位与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立长期帮扶关系,为其进行乡村旅游产品策划、旅游商品研发提供智力支撑。各地要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赞助等方式,帮助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做好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对成效显著的参与单位及时进行表彰和报道。

(四)乡村旅游“后备箱”和旅游电商推进专项行动

支持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涉旅农产品生产、土特产品深加工和手工艺品加工,在邻近的重点景区景点、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高速公路服务区、主要交通干道加油站等旅客集散点设立农副土特产品销售专区。开展旅游电商千村百店行动,优先支持有条件的重点村利用电商平台,组织实施贫困地区“一村一店”、“旅游淘宝村”、“旅游扶贫村+特色馆”立体扶贫。依托村民活动中心、超市等营业场所建设电商服务站点,支持各大电商平台设立乡村旅游专区开展旅游电商扶贫行动,开展旅游商品在线宣传、销售。到2019年,全省建设30家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销售产值240亿元,带动不低于2万户贫困户脱贫;建设50个乡村旅游扶贫电商示范村,每年实现旅游商品销售5亿元。

(五)结对帮扶专项行动

全面实施“旅游万企万村帮扶专项行动”,组织动员全省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旅游车船公司、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旅游企业及旅游院校,采取安置就业、项目开发、输送客源、定点采购、指导培训等多种方式,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进行结对帮扶。到2019年,解决4万左右贫困人口脱贫。

专栏1  结对帮扶模式

帮扶单位

帮扶方式

旅游景区

吸纳当地贫困人口就业,优先招录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保安、保洁等工作;按照就近原则,鼓励每个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解决20名以上贫困人口就业,4A级及以下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示范农庄解决5-20名贫困人口就业;对贫困人口进行免费技能培训;把帮扶村的乡村旅游纳入其营销体系;引导游客到帮扶村餐饮、住宿、购买农副产品。

宾馆饭店

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每家五星级酒店解决20名以上贫困人口就业,四星级及以下酒店解决5-20名贫困人口就业,星级农家乐解决2-4名贫困人口就业;鼓励四星级(含)以上酒店与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农产品定点采购协议,指导其围绕需求调整种养殖方向,进行订单式农业生产,打造直供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指导帮扶村提升农家乐服务质量;科学利用客房、大堂、过道等,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和贫困地区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

旅行社

大力开发乡村旅游线路,主动将市场比较成熟的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景区(点)串联在一起,优先把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纳入旅游线路。鼓励旅行社、在线旅游企业开发打造乡村旅游扶贫专线,并在价格方面给予优惠。

媒体

各相关部门利用宣传平台为帮扶村进行旅游营销推广。

旅游院校

为帮扶村培养旅游实用人才,把帮扶村作为学校社会实践基地。

相关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

每个行业协会帮扶1-2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其他相关企业

引导鼓励其他相关企业采取结对帮扶、投资开发、吸纳就业等方式开展帮扶。


(六)万名乡村旅游创客专项行动

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景点、旅游村镇、休闲街区、旅游集散中心等建设乡村旅游创客基地。组织和引导万名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创客”投身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创意研发、产品开发、宣传推广,推动乡村旅游实现转型提升、创新发展。鼓励引导各类乡村旅游创客通过吸纳就业、资产租赁、示范引导等方式,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到2019年,全省培育5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高水准的旅游创业示范乡村。

(七)金融支持旅游扶贫专项行动

加快全省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库建设,创新金融服务,设计符合旅游扶贫项目特点、与旅游扶贫项目周期相匹配的金融产品。探索建立乡村旅游投融资主体、担保平台、风险准备金制度及信用评级体系,优先在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进行授信,为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相关部门给予贷款贴息。积极探索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扶贫信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增收的情况,为景区、能人、企业(合作社)提供成本低、期限长的信贷支持。支持农家乐、经营户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每年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项目不少于30个,资金不少于50亿元。

(八)扶贫模式创新推广专项行动

结合产业帮扶模式,探索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类型的旅游扶贫新模式。鼓励每个5A、4A级景区带动周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不少于3个,每个能人带动不少于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个合作社带动不少于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招工、订单采购农产品、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成立互助社等方式帮扶脱贫。支持旅游扶贫重点村成立农家乐(农家宾馆)协会,加强自我管理和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等。引导贫困人口通过旅游就业、旅游创业、资产收益等模式,实现脱贫。到2019年,全省建设旅游扶贫示范景区30个,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基地300家,培育旅游扶贫带头人1500个,带动一批贫困人口就业,引导一批能人创业,实现2.5万户贫困户脱贫。

专栏2  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贫困人口脱贫模式

脱贫模式

路径

增收方式

就业脱贫

景区、宾馆饭店等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建设带动就业脱贫

贫困户到旅游企业就业获得劳务收入

创业脱贫

贫困户依托乡村旅游从事餐饮、住宿服务接待、商品销售、运输等经营性活动带动创业脱贫

贫困户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获得收入;贫困户出售自产农副土特产品和自制手工艺品增加收入;贫困户通过政府、企业低价或无偿提供的停车场、商铺等经营性资产增加收入

资产收益脱贫

贫困户依托旅游资源和果园、鱼塘、山林、土地等生产资源作价参股带动资产收益脱贫

贫困户出租房屋、土地等自有资产获得租金收入;贫困户通过将房屋、土地、人力等自有资源折算入股获得股金分红;贫困户通过乡村旅游发展获得资产增值收入


(九)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人才素质提升专项行动

充分发挥我省国家中西部旅游培训基地的作用,组建“全省乡村旅游扶贫专家库”,动员规划、管理、营销专业人才到扶贫开发重点县、易地扶贫搬迁小镇、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公益指导培训。将乡村旅游扶贫村人才培训纳入省扶贫办“雨露计划”、省农业厅“阳光工程”等培训计划,集中师资、经费,对乡村旅游重点村负责人、乡村旅游带头人、从业人员、贫困人口等不同对象,分类开展乡村旅游技能素质培训。各地要建立地方人才培训基地,或依托党校、干部学校等加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人才培训。到2019年,实现对全省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全覆盖,培养旅游扶贫带头人3000人。

(十)乡村旅游扶贫宣传推广专项行动

制定全省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宣传推广方案,鼓励全省报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及全省相关网站设置“乡村旅游扶贫专题栏目”,支持建档立卡旅游扶贫重点村通过网站、微信、微博、手机APP等,加强线上线下宣传,全面介绍旅游产品及活动,实时展示乡村旅游扶贫成果。各地相关部门要组织国内媒体和旅行商赴贫困地区开展踩线采风活动,将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纳入旅游精品线路。倡导爱心人士或爱心企业多形式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公益爱心宣传。通过立体式、全方位宣传推广,提高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协调

各地要将旅游扶贫工作有机融入党委、政府扶贫攻坚大局,建立由旅游、发改、国土资源、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工信、商务、扶贫、证监、保监、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解决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中的规划对接、用地保障、行政审批和资金整合使用等问题,打好组合拳,形成政策合力。

专栏3  乡村旅游扶贫相关部门职责分工

部门名称

主要职责

旅游部门

建立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旅游规划引导、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市场监管以及跟踪统计工作。

发展改革部门

加强重点村和周边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

交通运输部门

指导协调重点村交通体系发展和重点村、重点景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国土资源部门

负责指导重点村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或将乡村旅游扶贫用地纳入所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安排乡村旅游扶贫各项用地的规模、布局和时序。

环保部门

指导重点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

指导重点村人居环境改善、风景名胜区保护和规划建设。

水利部门

指导乡村河流、湖泊、水利风景区资源保护利用。

农业部门

负责重点村的特色农产品开发,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林业部门

指导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打造各具特色的森林旅游地。


负责重点村的信息化建设

商务部门

负责重点村的电子商务建设

扶贫办

负责协调利用扶贫资金和项目,重点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项目。

金融机构

负责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旅游扶贫的金融支持。

(二)落实政策保障

创新投入渠道,整合专项扶贫资金、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切实解决旅游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环境卫生差等问题,扶持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入股等方式,从事涉旅农业生产。将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优先予以保障。开通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审批、经营许可绿色通道。

(三)强化督查考核

建立旅游扶贫开发督导考核机制,把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纳入工作考核体系。构建覆盖全省的监测网络体系,做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工作,及时开展旅游扶贫情况动态跟踪监测、督导检查,每年年底进行考核,评估旅游脱贫成效。加强旅游公益扶贫考核,将旅游公益扶贫情况与旅游企业评级升档、项目资金安排、年度评先评优等挂钩,调动旅游企业参与旅游扶贫公益行动的积极性。

各地要结合实际尽快制定推进落实的实施方案,强力组织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紧制定配套措施,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内容时间:2017-05-2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