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脱贫故事】德钦县的这个小村庄,小路变大道 生活有了大变化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9-22  编辑:陈亚丰

曾经,在澜沧江德钦段西岸沿线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在山崖间蜿蜒盘旋,沿线村落里的村民都是靠人背马驮,如今,云溜公路贯穿悬崖,平坦的柏油马路将曾经的偏僻与闭塞变成了历史。

德钦县云岭乡西当村尼农小组的鲁茸尼玛是云溜公路的受益者。“过去回一趟家特别累,坐车到江边,还得徒步走半天,现在从县城回来20分钟就到家了。”鲁茸尼玛以前在县城当老师,现在退休在家。鲁茸尼玛介绍,过去想盖一栋房子,就只能建土掌房了,外面的水泥、钢筋根本拉不进来。现在好了,公路通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尼农小组的小洋楼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人家还盖起了客栈,因为进入雨崩的一条徒步线路就在尼农,昔日偏僻的尼农现在变得热闹了。

沿江而上,路两边一排排新房子映入眼帘,这是一个新村,住户都是从云岭乡支拉小组以及佛山乡的高寒山区搬迁而来的。追格老人的老家支拉小组在海拔3400多米的高山上,交通极其不便,只有一条俗称“天路”的碎石小路蜿蜒盘旋而上,难得一见的汽车也时常在半道抛锚,极少有外人光顾。该地夏季干旱缺水、冬季寒冷,偏远闭塞成了支拉小组的代名词。如今,全村人都搬到了宜居的澜沧江畔,宽阔的云溜公路就在家门前。新路边建起了新村,交通方便了,自来水也接到了家家户户。“现在到县城只要半个小时,过去在山上一到冬天户外基本覆盖着及膝的大雪,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根本走不到医院。”由于一直在高原生活,村里许多老人患有高血压等高原病,搬迁后,病情也缓解了。

内容时间:2020-09-2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