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现率先脱贫率先小康——来自泸定的脱贫攻坚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4-20  编辑:刘梦迪

编者按:自2012年起,泸定县在全州率先打响了“高半山扶贫攻坚战”。建立了“3+10”扶贫攻坚工作体系,编制了“1+17”精准扶贫规划,实施“高半山农业综合开发5年行动计划”,开展“土地使用权流转、规模化经营”改革试点,探索土地权属入股、合作经营开发等模式,培育壮大专合组织、家庭农场,打造“连通内地、服务全州、辐射西藏”的“菜篮子”供应基地。随着扶贫攻坚战的不断推进,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年居全省西南山区22个县(市)之首,命名首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乡”1个、“万元村”22个。

精准施策 靶向发力

健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落实责任。建立并完善了以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县长任指挥长,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任总督导的县扶贫攻坚指挥体系,成立基础、产业等10个专项小组,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脱贫攻坚格局。出台《泸定县委脱贫攻坚巡察督导实施方案》,整合纪检、组织、巡察办等力量,围绕“工作落实到不到位,脱贫宣传是否全面真实;责任担当具不具备,脱贫措施是否精准实效;脱贫成效明不明显,基层群众是否满意”等开展专项督查,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

下沉工作力量,完善考评机制。按照“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和“全覆盖、无缝隙”的扶贫攻坚机制,安排全县30名县级领导干部分别定点联系1-2个贫困村,所有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全覆盖结对帮扶贫困户,44名“第一书记”全脱产到贫困村任职,49名农、林技术员全覆盖帮扶贫困村,实现了每个贫困村有1名县级联系领导、1个以上帮扶单位、1个驻村工作组、1名“第一书记”、1名农技人员的“五个一”全覆盖帮扶。同时,完善《泸定县选派到贫困村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日常管理考核办法》等规定,严格考核奖惩,对不称职的“第一书记”,采取组织谈话、“召回”等措施,确保指导到位。

坚持规划先行,强化要素保障。邀请省社科院帮助编制《泸定县“十三五”农村扶贫规划》;完善、优化了《泸定县17个扶贫专项方案》、《2016年度扶贫攻坚战略项目清单》。成功对接“五有”类项目58个,涉及资金5742万元;“五个一批”建设类项目37个,涉及资金1832万元;扶贫专项建设类项目71个,涉及资金9513万元。各类扶贫资金现已到位1.7亿元。同时,县财政整合1000万元建立扶贫担保基金,并建立精准扶贫专项基金增长机制和指标分配体系。

动员社会力量,推动多元扶贫。坚持“政府引导、多元主体、群众参与、精准扶贫”四大原则,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扶贫。依托金融助力,完成15个村581户的评级授信工作;县农行、信用联社已向292户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1016万元,试点探索建立“金融+企业+农户”助力增收模式;与雅安市商业银行签订《金融扶贫开发合作协议》,为境内两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发放首批金融扶贫贷款1400万元。同时,整合残联、工会、红十字等部门帮扶资金585万元,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大病医疗周转金,建立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救助基金,对445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群众及家庭实施“个性化”帮扶;争取省烟草专卖局援助金1000万元,实施得妥乡金光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与四川能投就兴隆镇庆丰片区“旅游+脱贫”开展洽谈,并启动规划工作。

整合资源 保障民生

补齐脱贫攻坚工作短板

发展壮大农旅产业。强化旅游业对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直接作用,充分挖掘自然气候、田园风光和农产品资源优势,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功能配套、环境综合整治、产业发展富民、新风文明建设”五大重点,围绕打造“修身养性就到泸定”旅游新品牌,积极拓展“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沐阳”四季旅游市场,规划建设“大渡河谷康养休闲带”,助力脱贫攻坚。已完成13个2016年拟脱贫村(不含磨西镇、燕子沟镇)的水果、蔬菜、中药材、核桃、魔芋种植8300亩;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1500亩;发放蜂箱80个、蜀宣花肉牛19头,完成圈舍建设1200平方米。完成38个贫困村农旅服务综合技术培训;开展特色蔬果种植实用技术培训3期,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及时兑现“三免一补”“两免一补”。全面抓实民生保障兜底,做好低保兜底对象清理,落实低保线、贫困线“两线合一”,确保贫困低保户保障水平高于3100元;支持2405名贫困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做好贫困对象就业服务,实行贫困户劳动力实名制动态管理,完成2297 名精准扶贫对象技能培训;制定《泸定县精准扶贫公益岗位开发暂行办法》,开发面向贫困群众的公益岗位322个;成立泸定永立就业中介服务公司,面向贫困对象发布用工信息600余条。加快实施农民健身工程,基本完成德威乡海子村等3个村篮球场及附属设施建设,所有拟脱贫村年内均能完成任务。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18户、51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加快推进,确保年内入住新居。

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围绕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目标,加快推进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交通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贫困村通村通畅工程78.5公里、占目标任务的94.6%;百分之百完成通村通达工程3公里。农村生产生活用水进一步提质,已解决6万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农村饮水通村入户维修改造工程,已完成杵坭乡等4乡镇共计13公里的管网维修;投资200万元实施节水灌溉850亩。电网通讯网进一步升级,已完成64个村农网改造升级,新建10KV输电线路23.52公里、低压线路45.25公里、配变台区38台;完成15个拟脱贫村贫困家庭直播卫星户户通安装,实现全县农户直播卫星、有线电视、地面数字三种传播方式100%覆盖;建成3G、4G基站14个,建成通有线宽带贫困村10个(其中2016年拟脱贫村7个)。

发挥对口支援作用。落实省委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要求,积极启动与蒲江县的对口帮扶工作。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蒲江县对口帮扶泸定县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对口帮扶工作格局。在蒲江县对口帮扶干部深入开展脱贫攻坚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9个产业发展帮扶专项规划。同时,蒲江县决定对泸定县兴隆镇青冈树村、得妥镇紫雅厂村2个2017、2018年脱贫村实施对口帮扶。

对标目标 深入自查

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实效

深刻领会省州要求,努力营造良好氛围。9月1日,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召开后,县委赓即召开常委会,原文传达、深刻领会东明书记指示精神,并展开学习讨论,确保真学真懂、融汇贯通。随后,又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通报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安排部署下步检查评估工作。同时,通过县电视台、泸定之声微信平台等媒体转载、专题报道会议精神,在各乡镇悬挂、刷写宣传横幅标语,组织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宣讲,确保了会议精神宣传全覆盖。按照“五个一”标准,在38个贫困村建立“农民夜校”,建立夜校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教师、夜校基地教师22名,确保了“农民夜校”全覆盖。制定了《泸定县创建“四好村”活动方案》,力争到2020年,100%的村创建为县级“四好村”、80%以上的村创建成为州级“四好村”、60%以上的村创建成为省级“四好村”。

锁定年度工作目标,奋力完成脱贫指标。围绕“2016年拟摘帽15个村、减贫2929人”的年度脱贫目标任务,按照“脱贫标准”和“缺啥补啥”原则,从基础设施、农业产业、民生保障、社会事业等方面加力加劲,形成了“围绕群众致富增收目标,深入推进产业引领、基础设施建设和精准扶贫相结合”的立体式、多渠道、全方位扶贫开发模式。年内脱贫的1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组建完成,并完成了村级卫生室、村文化室提档完善工作;14个村拥有了通村通畅公路;3个村贫困发生率已降至3%以下。

分类抓好“五个一批”,制定动态帮扶措施。认真开展“五个一批”回头看,突出问题导向,开出脱贫“新药方”,把779户、1653名贫困对象纳入“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18户、51名贫困对象纳入“移民搬迁安置一批”;253户455名贫困群众纳入“低保政策兜底一批”;2084户、2583名贫困对象纳入“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完成“4.20”芦山地震、“11·22”康定地震受灾贫困对象灾后重建,实现“灾后重建帮扶一批”。

(来源:甘孜日报)

内容时间:2016-12-0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