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山西和顺县创新基层治理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05  编辑:曹亮亮

  宽阔平坦、绿树环绕的乡村路,干净整洁、错落有致的居民房、党建主题文化广场欢快跃动的广场舞……走在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义兴镇井玉沟村,处处是一片“村在绿中,人在景中,欢乐和谐”的美好景象。

  山西省委书记林武在和顺县义兴镇井玉沟村调研时强调:“要坚持推进基层治理与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并重,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

  村党支部书记陈忠祥表示:“这是对我村党建工作的认可,也为今后我村干事创业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井玉沟村全面推行“党建+”服务理念,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探索以党建为引领,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奏响了一曲和谐文明幸福农村之歌。

  村支部书记陈忠祥介绍说,井玉沟村共两个党建网格,每个网格又成立了党小组,由党小组长兼任网格长,为村民提供服务。51岁的村民吕瑞凤,常年卧病在床,丈夫在外打工,儿子在外地上学,第二网格长兼村医的郭素英成了她家里的“常客”,定时送药、量血压,采买生活用品,照顾她的起居。郭素英把这些都当成了自己的份内事,毫无怨言。“都是为民服务,他们能感受到温暖和关怀,我就高兴。”郭素英总是这么说。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该村充分依托网格对村里流动人员进行管理,在动员村民接种新冠疫苗时,网格长利用党建网格群进行广泛宣传,村民们自发到指定地点进行接种。截至目前,全村已接种新冠疫苗510人次,达到应打尽打人数的80%。

  陈忠祥告诉记者,网格长既是宣传员、组织员,也是调解员、服务员,定期要对辖区住户进行走访,动态了解各户情况,运用信息化手段,使各类矛盾和隐患发现于早、解决于小,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在实践中,井玉沟村创新出台了党员承诺“红六条”和村民自治“红十条”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党员村民的言行,在全村形成党员带头干、村民齐响应的共治合力;成立道德评议委员会,依托党建网格定期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大力褒奖善行义举,借好家风带动好村风,促进好民风;线上依托新媒体开办普法讲堂和开通村民热点难点留言板,广泛开展法治教育和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线下利用“群众大管家”App及时排查解决各种矛盾,实现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目标。

  近年来,和顺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抓基层、打基础、带队伍、增活力,不断创新基层治理,着力推进农村转型发展,为全县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今年以来,和顺县按照市委“三四五一”目标要求,把握“三新”要义,持续深化“两张名片”,奋力开创和顺乡村振兴和经济转型出雏形新局面,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到底”“将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贯穿到底”,全县域推行基层党建网格化工作,构建起“党建引领、多网合一、三治融合、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和顺模式。

  目前全县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党建网格化管理指挥平台,同步上线“群众大管家”App,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以平台“牵线搭桥”实现“党建接地气、民生接天线”。在网格内显眼的位置设立标识牌,做到“群众有话跟我说、有事找我办、有难找我解”。积极落实网格长巡查走访机制,主动排查隐患,及时发现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身边有了办事人、党的温暖随处见”。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市创卫等中心工作,党支部作为“召集人”,依托平台“结对共建”“志愿服务”模块,策划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号召网格内的党员群众参与到活动中。目前全县已开展志愿服务1600余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2100余件,做到解忧在身边、服务送上门,实现“组织有活力、党员显作用、群众得实惠”。

  与此同时,和顺县党建网格将基层党员、乡贤能人、产业项目等各类发展资源整合起来,积极探索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党建网格+产业”模式,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到现在,全县176个行政村收入5万元以上的161个,占比91.5%,收入10万元以上的129个,占比73.3%,收入50万元以上的28个,占比15.9%,实现了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双增收,为全县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内容时间:2021-08-0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