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蜕变”的皇后村:奋斗终究收获幸福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5-01  编辑:曹亮亮

       4月15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铜川采访团走进宜君县雷塬综合服务中心皇后村。一大早从铜川新区出发的采访组到达雷塬综合服务中心时已近中午,与该中心主任郭延红碰面后大家一同前往皇后村,在这15公里平坦而又蜿蜒曲折的通村路上,采访组一行倾听了很多关于皇后村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中都饱含着皇后村人来之不易的幸福。

       励志:一只手臂撑起一片天

       “我种了37亩地,25亩玉米、12亩花椒,另外还养了4头猪,一年到头能收入近4万元”,今年65岁的陈立新是2017年雷塬综合服务中心“自强自立勇于致富户”,同一年他还被评为宜君县第二届“自立励志”好人。

       陈立新上有个86岁的老母亲,下有个要照顾幼童的女儿,生活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在这个六旬老人身上,比常人更为艰辛的是,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失去了右手。“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只要肯干都能致富”,陈立新单手熟练地操作着电动三轮车,往常他就这样拉着水桶一趟一趟为庄稼浇水灌溉。

       “除了种庄稼、搞养殖,陈立新还在村上担任着保洁员,每个月有500元的工资”,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张玉德介绍,2016年年底陈立新一家就脱了贫。与陈立新对话,这种励志的力量源自于不甘贫穷勇于致富的信念。

       感恩:让县长落泪的压岁钱

       在陈立新家中采访时记者注意到,墙上挂有很多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和证书,比如在2016年移民搬迁时“新旧房屋门前合影留念”、陈立新获得的“村、乡、县三级好人证书”,唯独有一张像是领导慰问的照片没有摆在一起,而是挂在了北面墙上,一进家门就能看的见。

       “他是县长,我认识他,来看过我们好几次了”,陈立新老母亲拿着照片开心地笑着。

       据雷塬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郭延红介绍,今年在陈立新家中还发生了一段感人的故事。“腊月二十九,曹县长来慰问,陈立新老母亲作为长辈,要给县长200元压岁钱,她告诉县长:‘我把你们害了这么多年,年纪大了也到不了县城看望你,现在生活好了,给你发压岁钱。’”,据郭延红回忆,县长当时就落泪了,“他叮嘱老人,有困难随时找村干部,他会常来看望老人的”。

       “这个故事虽然没有出现正式的报道,但是在皇后村甚至在雷塬都已经家喻户晓了”,驻村第一书记姚杰告诉记者。与陈立新母亲对话,这种感恩的力量源自于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暖心:从风雪中背回的年货

       皇后村因地处偏僻偏远地区,为单一村,被洛河和大山与外界隔离,交通不便、交通闭塞,与周边县、周边村人际与物资交流困难,加之干旱频发,教育医疗条件落后,农民文化程度低,导致贫困户发生率很高。“就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弯多路窄坡陡,每逢下雨下雪,道路泥泞不堪”,今年56岁的王存福对于以前村里出行难的印象极为深刻。

       “1987年的春节前夕,我到县城给大家置办年货,返回的途中下起了大雪,足足有一尺多深,根本看不清路在哪里”,王存福当时开着小四轮被困在了雁门山一带,距离家里还有20余公里。“我让人帮忙给村里捎个话,让大家赶紧来背东西,也不知道等了多久,终于等来了他们”,据王存福回忆,把小四轮寄存好后,大家一起背着年货冒着风雪回的家。

       用王存福的话来说,以前过个年就是过难关。“现在条件好多了,路修的又宽又平,自来水也通到了家里,好日子一天比一天美”,2016年王存福也从住了几十年的窑洞里搬了出来,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与陈立新成为了好邻居。与王存福对话,这种暖心的力量源自于同甘共苦的邻里之情。

       幸福:岭里村迎来了新娘

       “宁跟枣杆郎,不嫁岭里(现皇后村木瓜滩组)做新娘”,这是以前岭里村婚嫁情况的真实写照。“近20年没有娶回来一个媳妇儿,就连村里的男娃都纷纷外出做了上门女婿”,根据郭延红的介绍,可以想象到这个村庄昔日贫穷破败的景象。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嫁到这里的时候,是用牛车拉来的”,在村集体猪舍内,杨爱绒正忙着给猪圈打扫卫生。杨爱绒今年54岁,家里就剩了她和老伴,两个女儿嫁了出去,儿子也去蒲城做了上门女婿。“咱这里条件不行,娃娃年纪也大了,这条通村的路还没修好,没有人愿意到这里来”,在问及老两口是否感到孤单时,杨爱绒微笑的脸上露出了几分无奈。“现在的条件比起我们那会儿真是好多了”,杨爱绒今年养了10头猪,种了40多亩玉米、10余亩小麦以及5亩菜籽,收入预计能达到七八万元。

       “2016年2月,终于有新媳妇儿嫁到了岭里村,那天全村人都去喝了喜酒”,郭延红觉得这是村上一大盛事。据村上统计,自2017年脱贫后,这个只有30多户人的皇后村木瓜滩小组,陆续又嫁过来3个新娘,大山深处终于唱响了幸福歌。

       动人故事叙说不完,奋斗终将收获幸福。近年来,皇后村紧抓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契机,积极调结构转方式,突出主导产业优势,建立多元化产业经营,农民生活越来越富裕,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村子美丽了,生活富裕了,2018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0400元”,据村党支部书记张玉德介绍,皇后村2017年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创建村,2018年被铜川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内容时间:2019-04-17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