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吴堡县特色产业“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13  编辑:王一涵

地处吕梁山连片特困地区的吴堡县曾属国家级贫困县,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如今的吴堡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勤劳质朴的吴堡人民正铆足干劲,用双手在这片黄土地上奋力书写着一部又一部属于他们的“创业史”。

近年来,依托自身优势,吴堡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上下大力气,重点发展“一青二白”特色产业(“一青”即青梨,“二白”即挂面、蚕桑),一座座现代化农业大棚绿意盎然、一片片果园果香四溢、一个个养殖场孕育致富希望,红色旅游发展生机勃勃,手工空心挂面更是走向全国……吴堡的更多面得以被外界认识和认可。

一青:青梨产业释放经济新活力

8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吴堡县丰润现代农业园区的吴堡青梨示范园看到,一颗颗即将成熟的青梨挂满枝头,果香四溢。“目前园区已有300多亩梨树进入盛果期,每亩产量可达2500公斤,预计亩产值5万元。”吴堡县丰润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万成表示。

吴堡青梨在当地已有千年种植历史,是吴堡古老的地方名优水果品种,其果皮翠绿光洁、果肉脆甜多汁,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晋陕蒙地区颇负盛名。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病虫害、腐烂病等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加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吴堡青梨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下降。2015年,吴堡全县只有3个村保留下来11棵吴堡青梨树。

如何保护优质种质资源,让传统老树种“活起来”,成为当地壮大特色产业、打造县域优势品牌的重要课题。对此,吴堡县于2015年开始对老树进行规范管护,并采穗嫁接苗木1500株。随后,吴堡县丰润现代农业园区在辛家沟镇贾家山村、霍家山村等地栽植吴堡青梨近300亩,通过示范带动,吴堡青梨经济效益凸显。目前,全县共种植吴堡青梨1787亩。

近年来,吴堡县将吴堡青梨作为首位产业来推,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吴堡青梨试验示范站,不断优化品种、提升品质、扩大种植面积。“经过试验示范,吴堡青梨每亩投资2000元就能实现3万元至5万元的产值,我们也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吴堡青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的申请。”吴堡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彦龙告诉记者。

2020年,吴堡县把吴堡青梨产业作为“十四五”期间全县农业主导产业来抓,确立到“十四五”末完成标准化吴堡青梨示范园1万亩的目标任务,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优选品种,提升品质,着力打造一流“梨品牌”。

二白:让群众实现“不出门的致富梦”

与吴堡青梨一样,张家山镇手工空心挂面也是当地的一大特色产业。2011年张家山手工空心挂面制作技艺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这一年,曾在外地闯荡的吴堡县人张杰回到老家,决心要做空心挂面。在向老师傅学习后,张杰拿出30万元积蓄成立加工厂,招聘挂面师傅,开始创业做空心挂面。

2014年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后,吴堡手工空心挂面“一夜成名”,远销全国各地。2016年,张杰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研发出萝卜、苦荞等十几种口味的空心挂面。“不同风味的挂面,能满足不同口味消费者的需求。”第二年,张杰卖出了100多吨空心挂面,企业年销售额达500万元。

目前,吴堡县常年生产经营挂面的农户有150余户500人左右,拥有标准化生产厂房的挂面加工企业9家,有效带动了周围群众就业。全县挂面年产量稳定在3600吨以上,年产值可达5000余万元,“不愁卖”的手工空心挂面让群众实现了“不出门的致富梦”。

“枣桑甚盛,丝绸行销山西、河南。”清朝道光年间,吴堡的丝绸就有记载。如今,吴堡优质的蚕丝被、蚕丝保健枕已经走上更高的舞台,江西、上海等地都有“吴堡蚕丝”的一席之地。

寇家塬镇位于吴堡县东南部,当地农户以传统农业蚕桑、红枣为主要经济来源。作为吴堡县蚕桑业的中心,蚕桑业是该镇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一张名片。为了能够让蚕桑业更好地发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作用,吴堡县通过改造现有桑园和新建标准化桑园,加大蚕桑综合开发力度,不断提高养蚕数量和蚕桑综合利用效益,预计到2025年,建成优质高产桑园2万亩,全县年养蚕数量达到1000张。

红色旅游:助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听听毛主席东渡黄河的故事,上石城追忆千年岁月更迭,走一走人民作家柳青生长过的地方,可以说,来吴堡是一次心灵的洗礼。”8月25日,从榆林市驱车带着家人来吴堡县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公园感受红色文化的游客吴利娥说。

今年红色旅游成为许多游客的首选。位于吴堡县川口村的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公园也成为不少人的“红色打卡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追寻红色印记。

近年来,吴堡县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首选产业,依托吴堡石城、横沟温泉、黄河二碛、川口渡口等丰富的沿黄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旅产业迅速发展,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吴堡县累计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

同时,吴堡县不断创新思维谋发展,与黄河对岸山西省旅行社联合打造全域旅游环线,通过举办千人游佳吴、黄河漂流体验游等活动,促使黄河漂流由赛事文化向文旅项目常态化运营转变;加大对吴堡石城的修缮保护力度,计划修复兴文书院、官邸、南门至西门城墙段。按照“文化教育+旅游”的产业模式,该县重点建设辛庄课堂,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让更多人关注吴堡、走进吴堡,带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和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建立健全智慧旅游、交通出行、餐饮购物等公共服务体系,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建设一条县域内旅游环线,让文旅产业成为助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吴堡县文旅局局长郝根喜表示。

内容时间:2021-09-1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