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敢叫荒山变绿洲 ——记佳县官庄刘泉塌村党支部书记刘向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31  编辑:陈亚丰

金秋时节,佳县官庄刘泉塌村山山峁峁上一片片长势喜人的核桃树丰收在望,散发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果香,田地里采摘核桃的群众喜笑颜开,这些“金蛋蛋”承载着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恬静整洁的村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仿佛到处铺满了绿色的地毯。文化广场上一张张洋溢着甜蜜的笑容里,充满着浓浓的幸福感。谁曾想,十年前这里竟然还是一片荒芜落后的土地。改变这一切的是一个叫刘向成的陕北汉子,他身材高大,满脸络腮胡子,说起话来仿佛能把对面的大山震塌。

刘泉塌村有156户569人,多年来,人们一直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人均10多亩的耕地广种薄收,虽然养活了一方人,但并没有让群众钱袋鼓起来。近些年,青壮年劳力纷纷离开故土进城务工,土地日趋荒芜,村子也逐渐空心化。

刘向成是土生土长的刘泉塌人,打小就跟着父辈们在田地里劳作,和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过上好日子,年纪轻轻就踏出农门,只身来到神木大柳塔镇,先后下井拉过煤、养过机械、承包过煤矿工程。凭借其独特的商业眼光,2006年在榆林与人合伙开设了一家停车场,当时正值煤炭开发的黄金时期,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几年下来,就迅速实现了致富。

率先富起来的刘向成仍然眷顾着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每次回家看到依然贫穷落后的村庄,心理特别不是滋味。梦想着有一天能在家乡干出点事业,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一起改变村里的面貌。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向成遇到了在新疆种植核桃的一位朋友,自此改变了他的生活。朋友详细为他道出了核桃的生意经,并带领他实地考察了当地的种植经验,向成铁下心来决定做核桃产业。

说干就干,2011年,刘向成不顾妻儿的反对,盘出了经营红火的生意,带着辛苦赚来的80多万元家当,携家带口返乡当起了“农夫。” 

刘向成动员群众和他一起干,但面对新事物大伙谁也吃不准,人人疑虑重重。为了让群众信服这条致富路,向成亲自驾驶装载机整平了自家的承包地,带领妻儿在漫漫荒山上起早贪黑地辛苦劳作,一株株核桃苗逐渐露出了嫩芽。看到他的成就,许多群众逐渐有所心动。于是向成带领大家在汾阳、渭南、平凉等地考察核桃种植经验,这一趟下来乡亲们算是大开了眼界,眼瞅着别人赚到了真金白银,彻底转变了观念,决定一起跟着向成种核桃。

2012年正月,乡亲们把他们的致富带头人刘向成推上了村支书的岗位,也给了他一个放开手脚施展才能的舞台。

刘向成上任的第二天起,刘泉塌村各个山头上从此机声隆隆,人声鼎沸,多台装载机开足马力平整土地,全村50余号大小劳力齐上阵,掀起了种植核桃的热潮,一副壮美的愚公移山画卷就此展开。转眼3年已过,该村共平整耕地900多亩,栽植核桃1460亩。还对原有的460亩老品种大扁杏进行嫁接改造,优化了品种及产品。原来多数荒芜的土地逐渐泛起了绿色,与之相伴的是向成那张原本黑黝黝的脸也变得更加沧桑。

自己的积蓄很快花完了,可搞农业前期投资仍然很大。面对县乡人生地不熟,向成只能硬着头皮向上跑项目。前来视察的领导现场参观核桃示范园后无不为之一振,这个实干家逐渐赢得了大家信任。各部门纷纷予以支持,初步缓解了急需的资金难题。刘泉塌村也成为佳县推广核桃种植的示范样板。

刘向成好动脑、肯吃苦,凭着他对农业特有的兴趣,面对技术难题,他翻阅大量资料,不时请教专家,还多次参加省市职业农民培训,学到了大量专业知识,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练就了一手核桃管理好技术,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不仅负责本村的核桃管理技术,还经常受邀授课培训,帮助他人处理疑难杂症,向成总是热情服务,从不要半点报酬。凭借先进的管理和技术,2017年向成获得了陕西省高级职业农民证书,并任省协会常务理事。

为了提高刘泉塌村核桃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刘向成组织村民成立了合作社,采取集体经营、分户管理的模式统一进行管理。合作社对全村所有耕地进行统一深翻、施肥、修剪和灌溉,核桃成熟后联系客商进行统一销售。 

如今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核桃已初见成效。去年虽然刚刚挂果,全村种植户户均收入达6000余元,逐渐走上了致富路,群众的信心更足了,而且把村里的人居环境装扮的格外靓丽,乡亲们无不感谢他们的致富领头人。 

近年来,在刘向成的带领下,村里先后实施了人饮灌溉、道路硬化绿化、路灯安装、文化广场、生产道路等工程,特别是去年实施的移民搬迁工程使群众的居住环境彻底改善,乡亲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刘向成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爱心奉献给自己的家乡和他所钟爱的农业。“看着家乡面貌一天天好起来,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面对眼前的成就,他满足的说。


内容时间:2018-10-2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